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中小学校园欺凌认知专题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3-13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国内多地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因其造成的不良后果,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校园欺凌是指同学间欺负弱小、言语羞辱以及敲诈勒索甚至殴打等行为,校园欺凌多发生在中小学。为了解常州市中小学校园发生的欺凌情况,以及社会公众对校园欺凌的看法,近期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150位受访者开展了快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

一、常州中小学存在一定程度的校园欺凌。调查显示,在150位受访者中,有80位受访者的孩子在中小学读书,其中有22个孩子曾遭受过程度不同的校园欺凌,占比27.5%。从遭受的欺凌的主要类型看(多选),被同学言语嘲弄的占68.2%,物品被同学故意损毁的占45.5%,受到暴力威胁的占27.3%,受到排挤孤立的占27.3%,被同学殴打过的占18.2%校园欺凌不一定在校园内发生,放学后同学间的欺负行为也应算在内。校园欺凌通常都是重复发生,而不是单一的偶发事件。有时是一人欺负一人,有时集体欺负一人。

二、遭欺凌后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行为反应。调查表明,孩子在校园内外遭欺凌后,因性格原因会有不同的反应。从数据看,有54.5%的孩子选择了忍气吞声,有40.9%的会告诉老师或家长,另有4.5%的孩子会选择自己出马、以牙还牙,回敬欺凌者。从校园欺凌的性质分析,通常施加欺凌的一方不觉得自己做得不对,而受害的一方则因胆小怕事,默默承受而不敢反抗和告发欺凌者,长期的恶性循环导致了受害者的身心深受煎熬。调查同时显示,92.0%的受访者不赞同遭受欺凌的孩子采取以暴抗暴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三、霸道蛮横的学生更易欺辱他人。调查获悉(多选),受访者认为三种类型的孩子容易成为校园欺凌事件中的不良主角。一是身体强壮性格蛮横霸道的学生,认同率高达89.3%;二是沉迷于网络暴力游戏的学生,认同率为65.3%;三是成绩差、不爱学习的学生,认同率为48.0%。而与之相对应的,身体瘦弱性格懦弱的孩子最容易被欺凌,认同率为66.7%,其次是人际关系不好的学生,认同率为55.3%,再次是家庭生活较贫困的学生,认同率为42.7%。很多学生受内向胆小以及心理自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遭受欺凌时往往选择了默默忍受,究其原因,是担心一旦反抗可能会遭到欺凌者更多的欺辱。

四、校园欺凌造成的恶果不容小视。近年来,国内多地发生过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时有校园学生暴力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恶劣的案件。校园欺凌造成的恶果已成为社会上一个绕不开的沉重话题。本次调查显示,多数受访者认为欺凌事件会给未成年人带来很大的伤害(多选)。74.0%的人表示,校园欺凌会让欺凌者的性格日益扭曲,更加地以自我为中心;68.7%的人认为校园欺凌如得不到及时制止,会败坏校园风气;64.0%的人认为可能会让被欺凌者产生自残甚至自杀的念头。事实证明,欺凌行为不但对受害者会造成伤害,而且对欺凌者和旁观者同样可能造成伤害。欺凌者由于长期欺负别人,内心得到极大满足,以自我中心,对同学缺乏同情心,久而久之会造成人格扭曲。而旁观者会因为帮不到受害者而感到内疚、不安,甚至惶恐。校园欺凌对受害者的造成的后果更不可小视,受欺凌的学生通常在身体上和心灵上受到双重创伤,并且容易留下阴影长期难以治愈,进而影响到整个人生。

五、多方面原因导致校园欺凌事件频发。调查表明,造成校园欺凌事件的原因多种,按认同率排序(多选),家庭教育缺失排第一位,认同率达73.3%,其次是学校疏于管理,认同率达65.3%,再次为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法制教育,认同率为60.0%,第四位是社会环境影响,认同率为39.3%。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很多家长却越来越读不懂自己的孩子,少数家长自身心理也存在着诸多矛盾,一方面希望孩子品学兼优,另外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孩子会遭受委屈,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往往更多地关注了孩子的成绩,而对孩子学业之外心智的培养却相当贫乏,孩子个性中的一些弱点就此被淡化,许多违反行为规范的举动被认可甚至纵容。小错的点滴积累,慢慢地就养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畸形心态,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孩子在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会对他人采取极端行为而不顾后果。

六、防治校园欺凌的几点意见。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常州中小学发生的校园欺凌情况不多,校园欺凌造成的直接伤害总体尚不严重,但因欺凌对当事人造成的隐性伤害应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批示指出: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暴力频发,不仅伤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也冲击社会道德底线。教育部要会同相关方面多措并举,特别是要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决遏制漠视人的尊严与生命的行为。

为有效防治校园欺凌,笔者认为,应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入手,防微杜渐,筑牢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网。第一,学生家长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做到学业、身心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第二,学校要加强管理,建立校园反欺凌制度,培训教师如何处理欺凌事件,发给指导材料。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压力,重点强化对问题学生的管理,提高其法律意识。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家长志愿者在校园内外巡视。第三,社会要加大舆论引导,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良好氛围。司法部门成立应对校园欺凌的专门机构,并深入中小学开展法律宣传,尤其是要广泛宣传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要为八种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教育主管部门应强化对学校工作的考核,将防治校园欺凌纳入重点考核内容。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