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电动车上楼成民生新痛点,破解需从三方面发力
发布日期: 2021-11-10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电动车引发多起火灾事故,导致人员和财物的损失,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毫无疑问是一颗危险的“定时炸弹”。81日,由应急管理部审议通过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力求解决高层建筑电动车上楼问题。为了解目前常州电动车上楼对居民安全的影响,常州调查队对全市部分居民开展了专题调研(总计收集218份有效问卷)。调研结果如下:目前常州电动车上楼情况依然存在,小区充电装置不完善,居民安全意识差,相关制度规定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电动车“上楼”“入户”情况普遍

(一)电动车停放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电动车是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常州调查队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每百户居民拥有电动车116.03辆,平均每户家庭至少拥有1辆电动车。本次调查中,89.0%的家庭拥有1辆及以上电动自行车。从调研结果来看:有41.3%的受访居民采用推车上楼或飞线充电等方式给电动车充电;57.8%的受访居民小区存在电动车上楼现象;27.1%的小区在新政实施后电动车违规现象并没有任何改变。

(二)居民对电动车上楼的危害性仍缺乏足够的认知。随着电动车的普及,很多电池质量不达标的电动车也涌入市场,导致因充电引发的爆炸火灾屡见不鲜。在问及您对电动车上楼入户的危险性了解多少时,38.1%的受访居民选择很了解;41.7%选择比较了解;19.7%选择了解不多;另有0.5%的人选择完全不了解。在回答您知道《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时,50%的人选择“听说过,但不清楚”;17.9%的人选择“根本不知道”。还有相当一部分的常州居民对身边存在的巨大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认识。

二、“停在哪”“怎么停”和“如何管”让居民、物业“两头难”

(一)充电装置不完善,充电需求难满足。调研资料显示,对于居民选择电动车上楼充电的原因,53.2%受访居民认为是小区没有足够用的充电设备;20.6%的认为是充电设备或者车棚离家太远;26.2%的人认为是怕电动自行车丢失。调研中还了解到,在问及“您家附近有没有充电桩”时(多选),44%的人选择“有,但供不应求”;1.8%的人选择“有,但无法使用”;18.8%的人选择“没有”;还有6.0%的人选择“不清楚”。由于电动车的方便快捷,特别是在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下,电动车以其灵活、速度快的特点被城镇家庭接受,但小区对于电动车的配套设施建设却没能跟上电动车的普及速度,基本的充电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完善的电动车充电装置,让一部分住户放弃使用。

(二)居民行为不可控,物业管理难。调研数据显示,57.8%的居民小区存在电动车上楼现象;70.6%的居民通过新闻了解了电动车上楼的危害性;37.6%的居民不在充电桩充电;89%的居民看到电动车上楼现象,会采取劝阻或者退出电梯以及向物业反映等方式进行制止。某物业公司反映,虽然该公司采取入户宣传、张贴宣传标语等各种方式强调过禁止将电动车带到楼里充电,也不止一次告诫过充电爆炸会引发严重后果,但由于存在侥幸心理,经常会有居民在物业管理人员监控不到位的时候,将电动车停放到楼道内充电。

(三)法律法规未完善,处罚监管不到位。由于常州“电动车进楼”的处罚制度未及时跟进,物业公司怕业主投诉,造成新政的具体实施效果有待显现。从调研结果来看,21.6%的受访者对治理“电动车上楼”现状不满意;58.7%59.2%的人认为禁止电动车上楼管理规定缺乏约束力的主要因素在于基层执法力度较弱和惩罚力度不够没有警示意义;28.0%的社区和26.6%的小区物业没有为预防电动车上楼采取过措施。某物业公司反映,物业公司没有处罚权,只能向有关部门反映,相政府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也存在现场取证难、落实到个人难、个体处罚难的问题,政府部门执法人员一般以口头教育为主,所以难以彻底根除电动车“进楼”的顽疾。

三、需从三方面发力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居民消防安全意识。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印发宣传资料,让居民进一步了解侥幸心理可能会带来的严重后果。有条件的小区可播放电动车停放充电引发火灾的警示纪录片。社区、物业等机构可以分小组对居民进行不定期的走访教育,使居民充分认识电动车进楼的风险隐患,引导居民增强消防安全意识,自觉按要求停放电动车和为电动车充电。消防部门也可以联合教育部门,在学校宣传火灾自救的同时,强调电动车进楼入户的危险性,让孩子从小树立安全意识,并通过孩子起到警示家长的作用。

(二)出台电动车管理规定,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相关部门应出台电动车管理规定,及时落实停放充电管理责任,规范电动车停放充电行为。执法部门应协助物业工作人员加强对电动车进楼入户现象的管理,如严厉查处违规停放充电行为,严禁在室内等公共区域停放电动车或者为电动车充电,定期开展电动车停放和充电专项检查,确保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对检查中发现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的情况,采取强制清理,同时对屡次不听劝阻的居民,可以协同公安机关共同处理。同时,积极探索电动车上电梯的感应识别,发现电动车进电梯后,电梯自动停车,从源头上治理电动车上高楼的现象发生。

(三)健全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后续维护管理。一是合理建设车棚,真正解决停车充电“最后一公里”问题。对新建小区,要合理规划车棚建设位置、规模、充电桩数量等,避免因车棚远、无法充电等原因导致的电动车“进楼”“飞线”现象;对老旧小区,政府要综合考虑物业能力、居民意愿、场地费用等问题,采取相对分散、多点、小规格分布等多种方式,解决居民停放难、充电难问题。二是加强维护管理,提高车棚和充电桩使用率。建议通过刷卡、专人看管、定期检修等多种方式,加强对车棚的维护和管理,避免停车位和充电点位的闲置,增强车棚安全系数,减少车辆丢失、充电起火等风险隐患。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