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全民健身运动稳步发展 跑出“加速度”仍需多方发力
发布日期: 2021-11-29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民健身运动发展,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为了解常州市市民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情况,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开展了专题调研,共收回有效问卷150份。调查显示,市民健身运动的参与度较高,但目前仍未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体育氛围,在体育设施建设及专业体育指导方面存在短板;受访市民建议充分发挥社区在推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进一步建设维护好群众身边的运动设施,加大学校等公共体育场所的开放度。

    一、调研样本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女性占比60.6%,男性占比为39.4%。从年龄来看,16岁到25岁占比8.7%;25到35岁占比40.6%;35到55岁占比46%;55岁以上占比4.7%。

    二、常州市全民健身开展情况分析

   (一)市民参与体育锻炼热情较高。常州市居民参与健身比例较高,每周锻炼一次以上的市民占比超五成,每次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市民占比超六成。调查结果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32%的受访市民平均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周锻炼1-2次的占23.3%,“平均每月1次及以上,但每周不足1次”的占比为22.7%,另有23%的人“基本不锻炼”。从锻炼时长来看,每次锻炼0.5-2小时的调查对象占比最高,占到62.7%,其中,女性的运动时长普遍少于男性,81.3%男性每次运动在半小时以上,而女性居民中这一群体的占比仅为57.2%。

   (二)简单易行的运动方式最受欢迎。常州市居民最喜欢的运动(多选)中,居于首位的是“健步走、跑步”,选择此项运动的居民占比76%,远高于其他运动。其次是“羽毛球”,选此项的占比为25.3%,排在第三位的是“器械锻炼”24.7%,其余选项的占比均低于15%。由此可见,“健步走、跑步”对场地、技巧等方面的要求不高,居民参与的门槛较低,使其成为最受居民欢迎的运动,小区里、街道上随处可见“慢跑族”。紧随其后的羽毛球和器械也是只要有空地就可以随时随地开展的项目。截止10月底,全市拥有城市健身步道2378个,全民健身路径6774个,年内新增体育设施面积2034.2万平方米,人均拥有体育设施面积4.3平方米。

   (三)体育消费趋于理性,潜力有待开发。全年体育消费在500元以下的调查对象占比为54.7%,消费500-999元的占比为23.3%,1000元以上消费的占比为22%。从体育消费主要项目来看(多选),选择“购买运动服装鞋帽”占比最高,为76%;其次是“购买体育器材”,占比38%;选择“场租和聘请教练”的占比为12.7%,其中,15.4%的女性被访者选择了这一项,而对比男性被访者只有8.5%。随着居民越来越多地参与体育运动,他们对运动装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常州市居民体育消费的总体水平不高,消费投入较低,体育消费仍处于“慢车道”。要进一步激发市民的体育消费热情,除了要不断提升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更要进行合理的政策引导。2021年,常州市为推动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建设,面向广大市民共发放800万元体育消费券。

   (四)免费开放式体育场所更受居民欢迎。调查数据显示,以小区为中心附近的广场、学校以及户外的公园、山地是市民进行体育锻炼的主要场所。具体来看,对于“经常去的健身场所”,34%的被访者选择“学校操场、社区、广场等公共场所”,25.3%的被访者选择“公园、山地、湖泊等户外场所”,20.7%的被访者选择“在家中”,另有15.3%的居民选择“去健身房”。在运动健身的积极影响调查中(多选),82.7%的被访者认为可以“强身健体”,37.3%的被访者选择“缓解工作压力”,选择“休闲娱乐”的占比为32%,选择“健美减肥”的占比30.7%,对于健康的追求是促使市民积极参加运动的最主要内因。

    三、推广全民健身运动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指导。调查数据显示,经常接受体育指导员指导的被访者占比仅为10%,偶尔接受的被访者占比26%,其余64%的被访者表示没有接受过类似的体育指导。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发展,体育指导员越来越成为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真正能获得专业指导服务的市民占比较低,这主要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是缺乏专业指导导致市民运动技能提升较慢,进而影响参与运动的可持续性;二是居民在运动方式方法上缺乏一定的基本知识,容易造成损伤。

   (二)尚未形成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调研显示,在150名受访市民中,认为自己体育运动的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占比仅为14%,认为“强度一般”的占比38.7%,另有47.3%被访者承认自己的“运动强度较轻”。从不参加运动的主要原因来分析(多选),选择“懒惰”的占比最多,达到45.3%;其次是“没有时间”,占比42%;排名第三的选项是“没有同伴”。由此可见,在一天忙碌的工作后,很多市民已经缺乏体育锻炼的精力,再加上家庭的琐事,能够进行锻炼的时间十分有限,除此之外,如果居民的生活圈子里没有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也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人带”显然已经成为提升他们锻炼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三)场所设施不完善影响市民健身积极性。市民如何评价自己周围的健身设施,八成调查对象表示所在社区(行政村)附近2公里内有配备健身站点,其中54%的被访者表示1000米内能够到达健身站点,但仍有14.7%的被访者表示“附近没有健身站点”。单位或者家附近的学校等公共体育锻炼场所开放成程度也不一,表示能够“正常开放,可自由进入”的占比40%,处于“半开放状态,部分设施和场所不对外开放”的占比30%,其余调查对象表示“健身场所不对外开放或者不清楚开放情况”。市民居住地附近的健身场所是大多数人的首选,场地靠的越近,越能够提升运动的积极性,克服“懒惰”思想,此外,单位及学校的场地资源也有待进一步地盘活。

   (四)全民健身的宣传推广力度和广度有待加强。对于2019年国家推出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对您及身边的人开展日常健身的号召力,44%的人认为“影响大”或者“影响较大,自己和身边部分人群开始健身了”,认为“影响较小或者没有什么影响”的占比47.3%,另有8.7%的人表示“很不了解”。从获取健身资讯的途径上来看(多选),网络视频是主要途径,选择该项的居民占61.3%,其次是“手机资讯”,选择占比为40%,选择“电视”和“熟人介绍”的受访者分别占比30%和17.3%。有超五成的被访者还未能够积极响应全民健身战略,接受相关资讯的途径更偏重“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及影响力有限。要扩大“全民健身活动”的影响力,就要让更多的群众加入到健身运动中来,不断提升群众的参与度。

    四、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几点建议

   (一)建设好群众身边的健身场所。在被问及“对提高全民健身参与度的建议”时(多选),74%的被访者认为应该“加大对公共体育场所的建设力度”;5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扩大场所面积,丰富场所健身功能”;选择“美化场所环境,补齐健身器材”的占比50.7%;选择“定期检查和维修健身器材”的占比38%。健身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与运营管理是市民关注的焦点所在,尤其是居民身边场所,要以优化升级社区体育设施为重点,适当增加室内外结合的多功能场地,尽量满足各年龄段居民的运动需求,完善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内的健身设施,统筹社会资源加强相关场地的运营维护。

   (二)举办赛事活动提升群众参与度。今年以来,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常州仍然承办国际级比赛1项、国家级比赛16项、省级比赛15项。不仅有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全国女排联赛等重大赛事,更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本土特色的赛事,如发现常州定向赛、“一袋牛奶”的暴走等。调查数据显示,26.7%的被访对象参加过“政府、社会团体、社区等举办的体育比赛”,“没参加过,但听说过”的占比67.3%,只有6%的人选择“压根没听说”,群众体育赛事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官方举办的赛事还不能完全满足广大居民的参赛需求,应该进一步引入社会力量,激发市场活力,降低办赛门槛,在推动赛事活动正规化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居民的参赛积极性。

   (三)强化社区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推动作用。社区在推动全面健身运动,营造浓厚体育氛围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是通过举办“社区运动会”促进邻里之间的互动,调动他们参加锻炼的积极性,在丰富社区活动的同时,还可以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二是要加强社区体育指导员的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意识,力促他们成为市民健身的“带头人”,科学指导社区居民开展各类健身运动,为打造高质量的“运动社区”保驾护航。

   (四)凸显学校体育设施的公共属性。在社区附近的学校锻炼,相比较去公园等户外场所更方便、安全,同时还可以接受专业指导、医疗保障,市民参与运动的积极性更强。因此,学校要盘活体育设施资源,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基础上开放校园大门,组织市民有序进行锻炼,还要配备一定数量的医护、安保等工作人员以应对突发情况。对于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器械运动,可以通过登记管理,实名预约的方式向市民免费提供。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