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社区工作者职业认同感强 基层“减负”仍需政策加持
发布日期: 2023-03-02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高市域社会治理能力。”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城乡社区。为了解当前常州社区工作者的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以下简称常州队)对162名社区工作者和12个社区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社区工作者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特征,但职业发展瓶颈难突破,存在负面情绪,亟需从社区事务“去行政化”,优化编制管理,推动“五社联动”等方面进一步为基层“减负”。


一、社区工作者现状


(一)专业服务能力增强,年龄结构趋年轻化。专业化的社区工作者是社区精准服务能力提升的基础。调研数据显示,现阶段常州社区工作者呈现出年轻化、专业化的特征。本次调研的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37.6岁,80、90后占比69.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5.3%,有71.6%的社区工作者持有《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近年来常州推广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模式。通过专业培训,打破“专岗专能”壁垒,培养“全科全能”型社区工作者,全面提升理论水平和处理实务能力,实现“一岗多职”“一人多岗”,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到“十四五”末,常州计划社区工作者大专及以上学历将提升至90%以上,并实现社区全科社区工作者服务全覆盖。


(二)“本地化”特征明显,女性成为“生力军”。调研数据显示,近三成的调研对象选择社区岗位的动机是“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这也是目前社区工作者中女性居多的成因之一。受访的162名社区工作者中,女性占比达65.4%。溧阳市嘉丰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葛某,之前从事销售工作,后为了就近照顾家中老人、抚养孩子,辞职两年后选择在社区岗位再就业。


(三)临时下发任务多,工作“满负荷”运转。社区工作千头万绪,除向居民提供各类公共服务外,还需要处理大量临时下发工作。调研资料显示:有82.7%的受访者表示,社区“工作量大、任务重”。新北区橄榄城社区居委会社区工作者陈某,已在基层工作5年,入职后一人要对接妇联、卫生、失地农民社保、低保发放等多项工作,在季末、年末,还要忙于各项考评和台账检查,疫情防控期间,防疫重任让“超负荷”工作成为常态,她表示现在每天工作安排满满,面对多条线的各类下发任务,加班频率不确定、双休不能保证。


(四)锤炼工作能力,自我认同感提升。在处理错综复杂工作的同时,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至关重要。调研数据显示(多选),78.4%的被访者认为“理论知识水平得到提升”,另有71.6%的表示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怀德苑社区副书记皋某已经在社区工作18年,分管统计、经管、纪检、文体教育、居家养老等多项工作,她认为社区工作十分琐碎繁杂,能否干得出色主要取决于居民对社区干部的信任度。如果只埋头做零碎的工作会让人感觉“没有尽头”,自我职业认同感也会“大打折扣”。只有增进与居民的沟通和联系,才能提升群众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面临的职业困境


(一)行政性事务量大,居民走访时间压缩。通过上门走访“零距离”了解居民情况并积极帮助解决问题是社区工作的“重中之重”,但目前社区承担了大量行政性事务,导致居民走访时间大大压缩。钟楼区月季路社区社区工作者陈某表示,含书记在内,社区共有6名工作人员,社区长住居民9300人次,平均每名社区干部要负责联络570多户居民,一般情况下社区工作者需要多次实地走访才能与居民之间建立信任关系,即使是重点走访也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社区工作者们除了要应对来自上级各政府部门的督查、评比等工作,还要定期向各部门报送数据。陈某表示,行政性事务工作占据了社区工作者们一半以上的精力,社区工作需要实实在在“深入基层”,如果只是电话联系或者在居民群里转发通知,社区干部和居民之间只会“渐行渐远”。


(二)数据报送重复性严重,“挫败感”加剧。社区工作者对各条线上的数据上报、表格填写、台账报送等工作因缺乏对报送信息的重复性校验,时常出现相同数据的“多次报送”“多头报送”。武进区牛塘镇卢家巷社区居委会的社区工作者蒋某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们经常要向不同部门提供相同的数据,也会在一段时间内向同一个部门报送多次同样数据。他认为,需要对已报送的信息建立台账,整合现有数据报送平台,让部门间或者同部门不同处室间能够共享数据资源,破除“信息壁垒”。为完成各部门的信息填报工作,社区工作者通常要在不同的手机应用或者微信小程序中来回切换,变换不同格式填报表格,不仅占用了大量本该用来解决群众问题的时间,也容易造成居民对社区工作的一些误解,认为他们在上班时“玩手机”“看电脑”,进一步增加了社区工作者的负担。


(三)岗位吸引力不足,专业人才难留。在被问及“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发展面临的现实问题”(多选)时,有56.1%的被访者认为“晋升空间有限”,有36.4%的社区工作者表示“编制问题无法解决”,另有33.3%的被访者则表示“薪资待遇和一般体制内人员差异较大”。社区工作者属于“政府财政供养”的特殊编制,编制和身份的尴尬加剧了社会认同感不足。调研数据显示,37.7%的被访者表示会争取“考进公务员或者事业单位”。编制的“特殊性”让部分社区工作者将目前岗位当成下一份工作的“跳板”和就业与择业之间的“缓冲期”。


三、破除社区工作者职业“瓶颈”的建议


(一)精简社区事务,期待“去行政化”。建立健全社区事务准入制,通过严控准入事项的条件、程序,精简社区事务和工作台账。保障社区工作者“走基层、访居民”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主要力量解决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和矛盾,建立与居民的密切联系,回归社区自治、服务职能的本质。


(二)优化“正向”激励机制,提升岗位吸引力。严格按照“三岗十八级”要求,完善全市统一的薪酬管理增长机制,提高各级财政补助标准及比例,切实保障社区工作者待遇。每年按一定比例招录优秀社区工作者至镇(街道)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或推荐部分社区干部到镇(街道)有关部门工作,畅通职业上升“通道”,进一步激发社区干部干事热情,吸纳更多优秀人才走进社区、扎根社区。


(三)推动“五社联动”,减轻工作“焦虑”。进一步完善“五社联动”机制,合理规划实施路径,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社区慈善基金,整合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打造高质量“社工站”,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逐步实现人员社工化、服务专业化,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