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城中村改造面临三方面问题
发布日期:2024-05-28

为深入了解常州居民对于城中村改造的感受与期盼,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6个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了走访调研,并对379名城中村居民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常州城中村改造工作正有序开展,但推进过程中存在着资金筹集难度大、地块建设有限制、多方利益难协调等问题待破解。

一是资金筹集难度较大。走访调研显示,社会资本和居民参与资金筹集的积极性不高。常州目前在推行城中村自主更新试点,自主更新是一种政府、居民、市场共同参与的新模式。以钟楼区永红街道荆川瞿家村为例,改造方案中计划改造期间居民需要自行过渡,同时承担自有房屋每平方米1700元的建安成本,出资金额根据户型大小从28万元到83万元不等,其他公共设施配套费用由政府承担。据前期摸底反映,荆川瞿家村居民只有近40%居民愿意进行自主更新。一方面,瞿家村老年人较多、经济条件一般,难以承担自主更新开销;另一方面部分居民满足于现有居住环境,改造意愿不强。从社会资本角度看,城中村改造地块小且居民成分复杂,开发又面临着城区限高等客观原因,资本参与动力不大。

二是城中村地块建设存在限制。钟楼区五星街道负责人表示,城中村地块基本无配套公共设施,新建住宅时需要考虑增设公共配套,但由于建设限制难以实现。如钟楼区永红街道的荆川瞿家村,按照规定长江路和南侧规划道路需退让8米,东侧白荡浜河道需退让10米,但退让限制会压缩规划空间,影响房屋整体的合理布局。

三是各利益主体诉求不同。在改造方式上,以钟楼区南大街街道西直街片区为例,想要拆除新建或拆整结合的是住在西仓桥以东的小户型居民;而支持整治提升的,则大多是私有产权、面积较大、房屋状况较好的私房居民。在住户性质上,45.8%的租户面临改造过渡期间另外租房会增加生活成本的问题;而对本地居民而言城中村的改造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其支持城中村改造的比例达93.4%。在房屋产权上,城中村历史、人员等多因素叠加,产权证较为混乱,新建房屋后办理产权证和更换产权证存在困难,容易产生利益纠纷。在安置结果上,由于部分居民拥有沿街商铺,城中村改造房屋位置如果发生变化,会影响其收入,居民可能会有补偿诉求。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电话:0519-678830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