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十二五”粮食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发布日期:2016-03-02

粮食生产是农业的重要基础,保障粮食有效供给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为确保粮油等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实现全市种植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期间,常州紧扣“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一主线,围绕稻麦亩产“吨粮市”创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强农惠农政策,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努力克服多种不利因素的影响,种植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实现“十三五”健康稳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粮食生产基本现状

    1、粮食播种面积稳中有减。2015年,全市全年粮食播种面积214.14万亩,2010年减11.59%,年均减少2.44%;从主要粮食种植品种来看:小麦播种面积85.40万亩,2010年减8.01%,年均减少1.66%;水稻播种面积114.39万亩,2010年减12.00%,年均减少2.52%2011-2015年常州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单位:万亩)见下表:

 

年份

粮食

水稻

小麦

2011

239.3

126.3

95.3

2012

233.5

130.0

92.8

2013

225.5

122.5

87.8

2014

221.3

119.7

87.0

2015

214.1

114.4

85.4

2、粮食生产形势基本稳定。2015年,常州全年粮食亩产505.77公斤,比2010年增长6.38%,年均增长1.24%;粮食总产108.31万吨,比2010年减少5.95%,年均减少1.22%。从主要粮食种植品种来看,2015年,小麦亩产356.25公斤,比2010年增长13.69%,年均增长2.60%;全年小麦产量30.42万吨,比2010年增长4.57%,年均增长0.90%。水稻亩产643.49公斤,比2010年增长1.81%,年均增长0.36%;全年水稻产量73.61万吨,比2010年减少10.41%,年均减少2.17%2011-2015年常州粮食生产情况见下表:

 

年份

粮食单产

(公斤)

比上年增长(%

粮食总产

(万吨)

比上年增长(%

2011

481.4

1.3

115.2

0.0

2012

491.7

2.1

114.8

-0.3

2013

504.3

2.6

113.7

-0.9

2014

506.7

0.5

112.2

-1.4

2015

505.8

-0.2

108.3

-3.4

3粮食单产高水平运行。“十二五”期间,常州粮食生产延续了“十一五”稳定增产的态势。尤其是2013-2015年,连续三年全年粮食亩产超千斤,稻麦周年亩产基本实现吨粮,水稻生产在高位上实现了全省“十三连冠”,为确保全市粮食安全和市场有效供给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2015年常州主要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单位:公斤)见下表:

 

年份

水稻

小麦

2011

627.9

325.1

2012

633.7

338.2

2013

642.0

349.8

2014

641.0

357.3

2015

643.5

356.3

二、粮食生产主要特点

1、良种良法推广步伐不断加快。据不完全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推广稻麦油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0多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9%2015年全市国标三级米以上的优质水稻品种达95%以上,比2010年增加15个百分点;小麦优质专用化率达90%以上,比2010年增加10多个百分点。技术上重点推广了稻麦周年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麦秸机械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水稻商品化集中育供秧“四替代”技术等等。2015年,全市水稻生产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种植;稻麦秸秆全量还田125万亩,占比60%,比“十一五”高了15个百分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应用比例达80%,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56%左右;测土配方施肥220万亩。

 2、粮油高产创建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常州立足大面积平衡增产目标,大力开展稻麦油高产增效创建活动,通过“一推四普及”,在全市范围内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和新农艺,取得了显著成效。五年累计建设部省级稻麦油万亩示范片200个,市级百亩丰产方250个,累计投入财政资金近8000万元,全市高产创建累计总面积200多万亩,覆盖全市粮食生产的主要行政镇、村,涉及农户20多万户。

 3、农田基本建设力度明显加大。五年来,全市农田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增强。截止2014年,全市新增灌溉面积6.59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4.317万亩,新增除涝面积2.46万亩,改善除涝面积5.14万亩,有效地改善了项目区农田基础条件,确保了项目区农田的旱涝保收和高产稳产,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同时,农田地力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根据各辖市区耕地地力水平及作物需肥规律等因素,五年累计推广土配方施肥面积约1100万亩,种植绿肥面积25万亩左右,推广商品肥机10万吨左右,有效地改善了农田地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和节能减排。

 4、粮油作物病虫害预测预警与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市农业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日趋完善,覆盖全市的农业病虫害专业防控队伍基本建成,病虫害防控物资装备初具规模,专业化绿色防控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病虫害日常监测做到规范化、网络化、数字化,农业病虫害监测信息能及时汇报、迅速反馈。2014年全市植保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381.9万亩次,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56.6%,综合防治覆盖率达90%以上,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占比约80%,每年粮食作物病虫总体危害损失控制在3%以内。

 5、社会化、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方兴未艾。“十二五”全市积极引导土地流转和专业化服务组织发展,大力推进农机服务组织的多样化创建、规范化运行、市场化服务、产业化经营, 2014年底,全市种植5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多达1086个,流转种粮土地达19.8万亩,经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的农机合作社达360家,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农田作业任务,粮食生产由过去注重耕、种、收环节,向耕、种、植保、机收、烘干、加工全程机械化迈进,目前全市具有粮食全程机械化的农机专业合作社31家。尤其是规模化、专业化、商品化的水稻育供秧基地呈快速发展态势,2015全市建成规模化集中育供秧示范点184个,建设面积约3000亩,可供近40万亩大田机械化栽插;新购置乘座式插秧机197台、育秧流水线24条,保有量分别达1504台、197条。

三、粮食生产存在问题

1、推进粮油生产区域化布局难度加大。常州市人多地少,人地矛盾非常尖锐。在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的情况下,不仅农业内部结构在不断调整,比较效益偏低的种植业规模和面积呈不断调减趋势,而且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特经特粮作物等之间,争地的矛盾也将长期存在。同时,不同辖市、区之间推进种植业布局的规划和实施的不平衡性也较大,一些地区粮食生产插花种植现象越来越明显。 

2、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不足。近年来,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农田水利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基础建设项目的投入,全市部分地区的农田基础设施的硬件得到了一定改善,但总面积仍偏小,总体水平不高。特别是随着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粮食烘干、晒场、仓储等基础设施明显不配套,尤其是小麦机械化播种、油菜机播、机栽、机收比重仍不足10%左右,已影响到粮油持续增产。

3、农技推广服务较为薄弱。目前从事粮油生产技术指导的专业人员缺乏,与所负责的面积不成比例,且年龄较轻,服务意识、技术经验欠缺,农技队伍呈现线断、人散、技乏特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层次不高、带动力不强,服务组织功能仍然比较单一,重秋熟轻夏熟,重数量轻质量,重效益轻产量。

4、气候变化的影响更加突出。近年来,气象灾害对种植业生产的影响,虽年际间有波动,但总体呈加重趋势。同时,气候变化导致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规律出现诸多新变化,对种植业生产构成极大威胁。

四、粮食生产对策与建议

1、优化产业布局,稳定提升种田效益。粮食上重点在创建“吨粮市”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布局,稳步提高常州市优质稻米、专用小麦、双低油菜的产业水平和市场竞争力。科学合理规划,适度发展以玉米、大豆、山芋等具有地方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特粮特经产业。

2、强化基础建设,稳步提高种植业产能着眼于稳定面积和提高地力,加快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粮食仓储和转运设施建设,改善粮食仓储条件。以水稻机械化施肥、小麦机条播、油菜机种(机收)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农机装备,推进农机农艺融合,进一步提高大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实现稻麦油生产全程机械化。

3、完善服务方式,稳步促进适度规模经营。着眼于调动农民种粮储粮积极性和提升农民素质,完善粮食生产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善生产经营者的储粮条件;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造就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职业农民队伍,实现“藏粮于民”;发挥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主力军作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规模经营产出水平。

    4、推广重大技术,确保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着眼于提高单产和提升品质,加快新品种繁育引进和推广,大规模开展高产增效创建和绿色增产模式攻关,集成推广应用综合配套技术,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力争在秸秆全量还田、农药化肥减量增效、绿色防控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因地制宜推广生态高产优质高效种植技术,实现“藏粮于技”。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电话:0519-678830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