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淡水鱼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发布日期:2016-07-25

为了解淡水鱼价格上涨背后的真实原因,常州调查队于近期走访了武进水产养殖场、凌家塘批发市场、河海农贸市场,调研部分水产养殖户、批发商和零售商。监测数据显示,20164月份以来,常州淡水鱼价格持续攀升,4-7月份各月环比涨幅分别为6.0%9.5%10.0%2.8%7月份以上半月价格为准),1-7月淡水鱼价格累计上涨10.5%

一、近年来淡水鱼价格走势特征

1、淡水鱼价格周期性波动明显

受气候、节日、养殖周期等综合因素影响,淡水鱼价格呈现周期性波动。其中,各年的峰值一般出现在78月份,主要由于78月份正值淡水鱼供应青黄不接时期,存鱼6月份之前基本全部出塘,而新鱼种还处在生长期,未达到上市规格,加上该时期气温升高、持续降雨等因素导致淡水鱼的运输、保鲜成本有所增加,价格上涨。 

2、鳊鱼、鲫鱼价格创历史新高

以江浙沪居民消费居多的鳊鱼、鲫鱼为例,20164月份以来价格出现持续攀升。监测数据显示,20167月每公斤鳊鱼、鲫鱼零售均价为25.53元、26.67元,较20147月均价分别上涨71.3%51.5%,也创下了历史最高点。

3、鲢鱼、草鱼价格波动较为平缓

由于江浙沪居民消费以鲫鱼、鳊鱼等小品种小规格水产为主,草鱼、鲢鱼等大规格品种以饭店批发为主,市场供需相对平衡,价格波动较为平缓。2011年以来,鲢鱼每公斤价格最高值17.04元,最低值为11.31元,两者相差5.73元;草鱼每公斤价格最高值16.53元,最低值11.78元,两者相差4.75元。可见鲢鱼、草鱼每斤价格浮动范围不超过3元,波动较为平缓。

二、此轮淡水鱼价格强势上涨的原因分析

据凌家塘王乃龙水产行负责人介绍,春节前鳊鱼每斤进货价最低时仅为56元,节后价格节节攀升,6月份均价为1112元,7月份均价为1314元,较去年同期每斤上涨2-3元;春节前鲫鱼进货价最低时每斤为78元,6月份上升至1112元,7月份上升至1213元,较去年同期每斤上涨1-2元。此轮淡水鱼尤其是鲫鱼、鳊鱼价格达到历史高点,主要受供需两方面因素影响。

(一)供给方面:鲫鱼、鳊鱼产量锐减,养殖成本不断攀升

1、养殖面积缩减。为了有效增加湖体面积,增强蓄洪能力,同时改善生态环境,根据江苏省《滆湖(武进)退田(渔)还湖专项规划》,2025年前按照既定目标完成退渔还湖任务,2004年以来武进区滆湖围网养殖面积减少了58千亩,养殖面积缩减直接导致了淡水鱼产量减少。

2、养殖结构调整。受高利润驱使,近几年水产养殖户纷纷投向螃蟹等特种水产养殖,对鳊鱼、鲫鱼等常规品种养殖规模减少,导致产量明显下降。

3、疫病对部分品种伤害严重。目前江浙沪的鲫鱼主产区集中在盐城大丰、射阳,近三年来受鳃出血病影响,鲫鱼减产达到50%-60%,目前该病仍未得到有效救治,对鲫鱼养殖造成毁灭性伤害。

4、自然灾害影响。今年持续强降雨破坏了淡水鱼的生长环境,进而影响鱼的产量和品质。一方面雨水和原来的水混在一起导致水温降低,影响鱼的生长;另一方面大雨会把原来沉积在池底的脏东西比如粪便翻起来,使得水质败坏,鱼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增加鱼的死亡。另外鱼塘“跑塘”现象严重,造成产量减少。

5、养殖和运输成本上升。近年来随着苗种、饲料、租金、水电费及人工成本逐年攀升,对淡水鱼价格上涨形成刚性拉动,推高了鱼的塘口价。夏季气温升高,淡水鱼运输困难,为了确保存活率,冬季能运输10000斤的车辆在夏季一般只能运输3000斤,无形中增加了运输成本,再加上增加了“空调车”、使用液氧,存储和运输成本上升推高了淡水鱼价格。

(二)需求方面:居民消费绝对量增加,替代性需求也增加

1、绝对性需求增加。由于江浙沪一带居民日常消费以小品种、小规格鱼类为主,主要代表是鲫鱼和鳊鱼,对青鱼、草鱼、鲢鱼等大品种大规格鱼类需求越来越少,需求增加拉高鲫鱼、鳊鱼价格。

2、替代性需求增加。今年以来受猪肉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影响,作为猪肉替代品的鱼肉更是受到市民的欢迎,市场需求有所增加,也一定程度推动了淡水鱼的价格。

三、对策建议及对后期价格预测

针对目前由于养殖面积缩减、养殖结构调整,以及疫病、灾害造成的淡水鱼减产现状,武进水产养殖场的技术团队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技术研发、试点养殖等方式,提高淡水鱼亩产量,保证淡水鱼的总供给。一是完善“渔光一体化”项目。目前“渔光一体”模式在江苏已成规模,在养殖水面上架设光伏组件进行发电,水面下养鱼,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鱼”的模式,即节约土地资源、改善环境,又能提高单位鱼塘的收入。但池塘安装光伏电站用于固定光伏板的水泥桩对捕鱼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所有的“渔光一体”池塘在设计过程中未考虑这一因素,武进水产养殖场的技术人员对如何选择适宜的放养模式进行研究,帮助企业解决水产养殖问题。二是推行“工厂化”养殖。目前常州已经试点工厂化养殖模式并取得成功,通过对淡水鱼提供优质的营养、氧气和集中处理废弃物,从而提高单位产量。据测算工厂化养殖1亩平均产量相当于正常30亩产量,但由于现阶段养殖户的接受程度有限,该养殖方式的推广需要一段时间。

渔业是国家第一个放开的传统农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产业发展成熟度较高。但由于资源完全由市场支配,养殖户自主性较大,供需失衡会导致价格忽高忽低,专家对养殖户也提出几点建议。一是拓宽销售渠道。养殖户应加大淡水鱼的销路,密切关注市场信息,与各大批发市场建立长期的产销合作关系,锁定一部分利润,同时也要随时根据市场价格来进行有节奏的销售,以最大化的增加收益。二是调整养殖结构。养殖户要合理调整养殖结构,适时适量的出塘补塘,虽然目前市场需求旺盛,市场较为乐观,但是要有长远的规划,通过科学的养殖来增加淡水鱼的附加值。三是采取措施规避风险。今年持续强降雨对部分水产养殖户造成巨大损失,养殖户应提高风险意识,可以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降低养殖风险。

专家也预测根据鳊鱼、鲫鱼养殖周期,一般在每年12月中下旬到1月份之间进行集中投苗,所谓“腊水冬放”,整个生长期一般7-8个月,预计今年815日以后随着成鱼陆续出塘价格会逐步回落。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电话:0519-67883086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