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消费动力稳步加强
发布日期:2024-11-29

今年以来,常州市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聚焦“产业兴旺发达、生态优美宜居”的城市方向,抓转型添活力,保就业稳大局,经济运行总体稳中向好,常州城镇居民收支持续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

一、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932元,同比增长4.3%

表1 2024年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一)工资性收入巩固主体地位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35889元,同比增长5.4%,占可支配收入比重63.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4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78.5%。工资性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常州市从2024年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280元/月调整为2490元/月,增幅为9.2%;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2元/小时调整为24元/小时,增幅为9.1%。二是就业形势向好。截至8月末,常州城镇新增就业7.78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7808人,创业带动就业8244人。全市企业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84.15万人、212.51万人和154.29万人,分别同比增长0.9%、2.2%和0.5%。三是联动实施“关爱圆梦”工程。前三季度,全市各级工会已举办“工会帮你来就业”专场招聘会31场,线下就业招聘会50场、线上招聘会23场,组织110家企业线上直播带岗。

(二)经营净收入保持上升态势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7592元,同比增长4.5%,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3.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6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3.8%。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积极开展一件事改革。持续优化开办企业一件事一次办,推进1+N注销套餐办,开展开药店一件事改革。截至8月底,全市共办理1+N注销套餐办1917件;全程网上办理开药店一件事445件。二是全面推进集群注册登记。印发《常州市经营主体集群注册登记办法(试行)》,截至8月底,全市集群注册累计登记44处、惠及经营主体2161余户三是加大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深化个转企试点改革。市场监管局联合八部门出台《常州市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1+1+N个转企套餐办改革。截至8月底,全市333家个体工商户通过个转企转型升级成企业。

(三)财产净收入实现小幅上升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747元,同比增长0.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8.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财产净收入得以保持增长态势主要得益于:一是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1-8月新开户住房公积金缴存单位3990家,新开户住房公积金缴存人10.76万人,归集住房公积金139.05亿元。二是为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提供资金支持。1-8月共为7070个家庭购房提供贷款资金53.28亿元、购房提取资金16.62亿元,支持居民购房81.40万平方米、总价105.89亿元。三是继续实施商转公贷款。为中低收入家庭减轻还贷压力、减少资金支出。共为10460个家庭提供商转公资金75.83亿元,节省利息约2.64亿元。

(四)转移净收入维持增长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8704元,同比增长1.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5.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4%。转移净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提高社会救助保障标准。7月1日起,落实特困照料护理新标准,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重度/中度)、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生活自理能力三档分别达到每月1500元/900元、342元、200元,高于省定标准。二是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围绕《常州市深入推进“常有颐养”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市本级统筹各类资金共计1700万元,推动常州市1万户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工作。三是持续优化扶持政策,建立老年助餐跨区互认结算机制。常州户籍老年人跨县(区)级行政区域助餐补助标准为工作日每人每天一餐,每餐4元。截至八月底,全市共建有老年助餐点417个,日均供餐2.7万人次。今年以来,助餐217.9万人次,服务老年人5.72万人。

二、城镇居民消费动力稳步加强

(一)八大类消费支出“七升一降”。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支出23387元,同比增长4.4%,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同比分别增长6.8%、6.8%、0.8%、7.8%、5.0%、1.8%、5.7%;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同比下降4.7%。

表2 2024年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二)交通通信支出增幅居首。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交通通信支出为3242元,同比增长7.8%,主要得益于文旅市场全面升温,居民出行意愿上涨:一是演出市场持续火爆。今年以来,常州已累计举办营业性演出超过1万场次,其中大型演出活动17场次,共有50余万乐迷云集常州。二是项目带动效果明显。1-8月份,全市重点文旅项目累计完成投资96.19亿元,共有26个项目竣工投运。暑假期间,全市40家A级旅游景区接待游客1534.2万人次,乡村旅游重点村镇接待游客386.21万人次。

(三)食品烟酒支出持续增长。前三季度,常州城镇居民食品烟酒支出为7470元,同比增长6.8%,主要得益于食品消费政策的实施:一是持续打响常州特色消费品牌。围绕苏新消费,持续办好龙城嗨购节,大力引进首店首牌,培育支持老字号发展,努力聚集餐饮消费“烟火气”。二是放大“江南美食之都”IP效应。第八届常州包子大会邀请德泰恒大酒店、镇淮楼包子铺、银丝面馆等40多家餐饮机构,精心制作百余种包子和数十款点心小吃。各大酒店的自助餐券、年夜饭、年菜礼盒在“网上年货节”期间累计销售约100万元,“舌尖”消费百花齐放。

三、提升居民收支水平的建议

(一)鼓励多种就业途径,扩宽居民收入渠道。一是建设一批“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兜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打造一批规范化“零工市场”,搭好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平台,并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保障力度,鼓励劳动者多元化就业。二是融合优质就业岗位采集开发、信息系统跟踪管理、人力资源公司专业服务等手段,为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残疾人等群体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扩大“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品牌影响力,用足用好富民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大众创业等各类人才创业的支撑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促进特色消费,激活居民消费市场。一是打造具有地方文化和特色的商业街区,汇聚特色店铺、餐饮、娱乐等业态,创造更多就业和经营机会,通过促进特色消费,提高居民收入。二是加大以旧换新活动力度,出台并落实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和家装家居改造实施细则,引导城镇居民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循环,为居民收入增长创造有利条件。三是组织重点领域消费券发放,依托银联云闪付APP发放消费券,联合人行、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等八大银行发放涵盖综合体、商超百货、餐饮、加油站等重点商贸领域的数字人民币红包。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信心。一是夯实社会救助基层基础。开展“党建+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实践点规范化建设,打造符合规范化要求的镇(街道)和村(社区)改革创新实践点,做好基层资源整合、政策快享、效能提升的社会救助工作路径探索。二是加强社会救助领域人才队伍建设,梳理政策题库,开展全市社会救助服务技能竞赛,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落实政策能力水平,全面夯实基层社会救助力量。三是发布人力资源市场价位,按照职业技能等级分类发布,增强价位的指导性。结合常州市事业单位发展现状,参照省和周边城市做法,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体现奖勤奖优的激励导向。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