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出长者模式
常州春耕备耕有序推进 期盼农业保险扩面提标
发布日期:2025-04-08

为了解常州春耕备耕及冬小麦长势情况,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抽选了68户种植户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常州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农资供应充足、小麦生育进程较往年偏慢,基层反映存在苗情不平衡性突出、机耕道路制约农机效率、农业保险理赔定损不达预期等问题。

一、春耕备耕有序推进,农户农资储备正当时

(一)在田小麦生育进程偏慢,降水有效缓解旱情

去年秋播期间雨水偏多,小麦播期推迟,加之播后长时间无有效降雨,常州在田小麦生育进程慢于上年。农技部门2月20日苗情调度,小麦平均叶龄5.6叶、亩总茎蘖数47.0万、单株分蘖数1.2个,比去年同期少0.8叶、8.4万和0.3个;全市小麦一、二类苗合计占比73.0%,比越冬始期(12月20日)提高23.4个百分点。春节前后及3月初强对流天气带来的短时降水,补充了墒情,有效缓解了旱情,加上越冬以来总体气温较高,目前小麦长势总体正常。

(二)备耕进度与往年相当,春管工作有序推进

调研显示,79.1%的农户表示备耕进度与上年基本一致,14.7%的农户表示备耕进度比上年推迟。目前春管工作有序开展,农技部门印发多期技术指导意见,各地针对播期偏晚、苗体较小、苗质较弱的田块,积极做好防冻抗逆、补肥促长、清沟理墒等田管措施,苗情转化升级加快,整体长势向好。调研中有69.1%的农户认为当前春耕备耕天气条件总体适宜。

(三)农资供应充足,化肥价格有所回落

调研了解,目前常州农资市场货源总体供应充足,97.1%的受访农户表示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已经备齐”或“正在准备,不会影响备耕”。

二、稳产增收面临的困难

(一)苗情不平衡性突出,“倒春寒”等隐患需警惕

受“暖冬”影响,常州早播田块苗龄偏大、茎蘖数偏多,过迟播田块苗龄偏小、茎蘖数偏少。调研显示,有10.3%的农户认为冬小麦长势比去年好,有55.9%的认为长势与去年基本一致,33.8%的认为长势比去年差。不同田块间、同一田块内不平衡性较大,苗情加速转化升级还需警惕后续病虫草害及“倒春寒”冻害隐患。

(二)复垦耕地有待改良,机耕道路制约农机效率

调研显示,55.9%的农户表示农田周围的机耕道路存在不足,包括“土路,灰大泥泞”(14.7%)、“破损坑洼”(23.5%)、“道窄,机械难通行”(17.6%)。

(三)农业保险满意度不高,理赔金额定损不达预期

调研了解,多数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赔付比例和定损标准不了解,满意度较低。调研显示,仅8.8%的农户对当前农业保险满意,不满意的问题主要包括“理赔金额低”(42.6%)、“理赔条件高”(22.1%)、“理赔周期长”(10.3%)、“定损不及时”(10.3%)等。目前虽然种植收入保险可保障农民种植粮食收入,但多数险种仍仅针对粮食种植阶段的前端风险进行赔付,对后端的市场及价格风险缺少保障,另外农业保险定损条件较苛刻,导致风险保障功能弱化。

三、三点建议

(一)强化分类指导,增强种粮内生动力

一方面,建议组织专家按不同类别苗情情况制定分区技术指南,明确控旺促弱的具体措施,在拔节孕穗等关键期成立流动服务组开展一对一实地指导;另一方面,建议统筹提高稻麦种植直接补贴,提高机插秧等补贴标准,缓解种子、租金等上涨压力,强化粮食价格托底能力实行优质品种“专收专储”。

(二)优化风险应对体系,推动农业保险“扩面提标”

建议扩大保险覆盖范围,针对不同种植风险设置多样化险种;加强宣传,提升农户知悉度;适当调整保险定损比例,提高保险理赔效率,优化定损流程,充分考虑不同农户的实际损失差异,确保农民受灾后能及时足额获得赔偿,有效提高农户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灾害损失带来的冲击

(三)完善农田基础设施,破解农机作业堵点

建议科学规划条田平整工作,保障农田机耕道路硬底化,保障农机作业顺利进行;推进农机道路“微改造”,推广“村集体管护+农户参与”模式,对基础差的机耕道路适时维护,保障农业大型机械作业顺利进行。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