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养老需求情况及养老机构发展现状专题报告
发布日期: 2013-09-10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人口老龄化是中国在今后长时间内要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为全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的常州,早在1985年就进入了老龄化城市的 行列,比全国提前了15年。截止2012年末,全市人均预期寿命达77.6岁,60岁以上老人有77.2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比重达21.2%

常州人口再生产从传统型过渡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现代型,必然伴随着人口年龄结构的老化,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当前常州养老需求情况怎样?养老机构发展现状如何?今后社会养老模式的发展方向又在何方?针对以上问题,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于20135月,在市区范围内对部分老人和养老机构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八成以上老人对养老机构服务表示满意;环境、收费、护理是老年人选择养老机构的三大条件;而政策短板、经营场地不足、护工短缺及护理水平不高则是养老机构经营面临的三大难题

二、养老需求状况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140人,其中城镇120人,农村20人。

1、按年龄分:140个样本中,40—49岁的有37人,占调查人数的26.4%50—5925人,占17.9%60—69岁的44人,占31.4%70岁以上的有34人,占24.3%

2、按文化程度分:初中及以下59人,占42.1%;高中(含中专)54人,占38.6%;大专18人,占12.9%;本科及以上的9人,占6.4%

3、按婚姻状况分:140个调查对象中,有配偶的有119人,占调查人数的85%,无配偶的21人,占调查人数的15%

4、按当前主要经济来源分:140个调查对象中,靠自己劳动所得的68人,占调查人数的48.6%;其次是靠退休金生活的有65人,占调查人数的46.4%;靠国家补助拿低保的有3人,占调查人数的2.1%;靠房屋租金和子女赡养的各为2人,占调查人数的1.4%

(二)调查结果分析

1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居民相对较少。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不愿去养老机构养老,23.6%的受访者表示会考虑去养老机构养老,36.4%的受访者表示不一定。在拒绝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原因中,29.7%的受访者认为在家养老能得到子女的照顾,22.1%的受访者认为在家养老方便还能帮忙带孩子,19.8%的受访者担心养老机构护理差,19%的受访者担心养老机构收费高,经济负担不起,也有少数受访者受世俗观念的影响,认为去养老机构养老别人会认为孩子不孝顺等,占8%。而愿意去养老机构养老的原因有:子女忙,没时间照顾的占37.2%养老机构老人多,交流方便,精神充实的占25.6%养老机构医疗护理好,能得到较好照顾的占23.7%没有子女养老的占7.7%为减少家庭矛盾的占5.8%

2多数子女希望父母在家中养老。受传统观念影响,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把父母送到养老机构养老是不孝顺,难以承受舆论压力。调查中问到您会考虑送您的父母去养老机构养老吗?时,有6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送父母去养老机构养老;25%的受访者表示不一定;只有11%的受访者表示会送父母去养老机构养老。在选择养老模式这个问题上,50%的受访者希望父母在家中养老;48.5%的受访者更乐意接受的是居家养老与社区养老相结合(在家中养老,同时接受社区提供的餐饮、健康等方面的服务)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3居家养老需要有效的社区服务。调查显示,受各种因素影响,多数居民更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模式,同时,作为对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居民希望所在社区能提供有效的服务。当问到对于居家养老您最需要什么样的社区服务?时,占前三位的依次是医疗服务,如上门打针、护理、理疗、建立健康档案等餐饮服务,如送饭上门、开办专供老年人吃饭的食堂等应急救助,如遇到紧急情况时及时上门解决,分别占受访者的58.6%51.4%49.3%;第四是家政服务,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占35%;第五是集体活动,如组织老人们开展文娱活动等,占17.1%;第六是精神慰藉,如有人陪着聊天等占14.3%

4环境、收费、护理是选择机构养老的三大条件。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机构养老作为养老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与此同时,居民对养老机构的设施和服务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75%的受访者希望养老机构要交通便利、环境幽静;73.8%的受访者希望养老机构收费要合理;40.5%的受访者希望养老机构护理人员素质要高,更具专业化水平。收费标准也是人们选择养老机构时的重要参考因素。调查显示,34.5%的受访者只能承受每月1000元以下的养老护理费,57.1%的受访者能承受每月1000-1999元的护理费,有能力承担每月2000-2999元以上和3000元以上的分别只占4.8%3.6%

(三)有关政策建议

1、进一步强化社区照料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加强以居家养老、社区照料为基础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和完善居家养老、社区服务的政府补贴政策,使独生子女家庭发挥应有的赡养功能的同时,通过社区服务来弥补家庭养老能力的不足,满足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不离家和对亲情关怀、精神赡养的需求。

2、社区专业化服务建设和志愿者队伍建设相结合。发挥政府资助和支持的作用将专业化服务建设和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相结合妥善处置社区照顾中的福利性与发展社区服务事业的盈利性之间的矛盾。

3、进一步强化子女就近居住的机制和政策引导。建议出台鼓励成年独生子女与父母就近居住的优惠政策,引导成年独生子女主动承担起赡养父母的义务。比如,对与70岁以上老人同住或就近居住的成年独生子女,可以减免个人所得税或优先购买经济适用房、优先入住廉租房;增设每年5-7天的老人护理假;提供通勤交通补贴和困难家庭专项补贴等等。这样,既可以切实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又可以满足老年人的亲情需要。

4、进一步强化政策性、公益性保险运作机制,完善老年保险市场。建议政府、社会组织和保险公司联手,进一步开发政策性、公益性保险产品,比如,针对独生子女父母养老风险,老年人体弱多病、容易摔伤和骨折等需要住院护理、生活护理,分别设计开发专门的保险产品,满足独生子女父母多元化的保险需求,提高独生子女老年家庭的保险系数,减少甚至消除独生子女父母的后顾之忧。建立健全政府组织、市场运营、独立核算、群众受益的政策性、公益性保险制度,完善政府、社会、市场三位一体的独生子女父母保障模式,通过政府推动、社会支持和市场运营,实现有限的社会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确保独生子女父母的老年生活高枕无忧。

三、养老机构发展现状

面对不断加深的人口老龄化趋势,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在不断弱化。近年来,由政府主导和社会兴办的养老机构如雨后春笋,在养老需求的推动下,各类养老机构正朝着专业化和精细化的方向发展。据市民政局提供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上半年,常州共有养老机构179家,提供床位23953个。但养老机构经营状况如何?是否能为老年人提供满意的服务?还存在哪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为此,我们抽取了12家各类养老机构进行了专门调查。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2家养老机构中,城镇8家,农村4家。

1按性质分:本次所抽取的12家养老机构,国有(包括集体)性质的8家,占调查总数的66.7%;私营的3家,占25%;其他性质的1家,占8.3%

2、按床位分:12家养老机构中,20张以下和20-50张床位的各有1家,占调查总数的8.3%101-200张床位有2家,占16.7%51-100张床位和200张以上的各有4家,占33.3%

3、按入住率分:被调查的养老机构入住超过80%以上的有10家,占调查总数的83.3%;入住30%-50%51%-80%的各1家,分别占8.3%

4、按护理人员分:调查显示,12家养老机构中,配备5人及以下护理人员的有2家,占16.7%;护理人员在6-10人和11-20人的各有4家,占33.3%;护理人员有21-40人以及40人以上的各1家,占8.3%

(二)调查结果分析

175%的养老机构配有专职医生。本次调查的12家养老机构中,有专职医生的有9家,占75%;聘请临时医生的有2家,占16.7%;目前还未配备的仅1家,占8.3%。而医疗设施配备也不尽相同,12家养老机构中75%配有吸氧机,50%有吸痰机,仅有25%的机构配备了B超设备和心电图仪。

  2基本硬件设施配套齐全。据调查,养老机构的房间成套率较高,调查显示,电视、空调、衣柜最基本的生活用品配备率达到100%,独立卫生间达到83.3%,电扇、紧急呼救机分别达到75%66.7%。长期入住的老人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装修房间,购买家电。33.3%的老人住房中开通了网络,图书室、棋牌室拥有率达75%58.3%的有医疗室,50%健身活动室,个别条件好的还设有书画室、培训教室等调查显示,被调查老人对目前入住的养老机构的服务满意度为85.3%

  3、入住老人需24小时护理的占四成。本次调查的12家养老机构共入住老人1134人,其中男性488人,女性646人。入住老人均在65岁以上,女性略多于男性。其中入住的老人年龄段在65-75岁的只有5家,占41.7%75岁以上的有7家,占58.3%。能够完全自理的有433人,占38.2%;半自理的214人,占18.9%;需要24小时护理的487人,占42.9%

4、养老机构经营依靠“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本次调查显示:12家养老机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和自筹资金,均为50%2012年,58.3%的养老机构经营持平25%的机构表示略有盈利,另有16.7%的企业经营处于亏损”状态。

(三)存在问题

1政策扶持不到位。调查显示:有五成养老机构表示目前还缺少政策扶持,主要表现在:一是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二是许多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三是对养老机构的指导不足。当前,常州养老机构设置呈倒金字塔型,市级养老机构设置比较健全,而乡镇、农村等基层的养老机构设置则相对不够完善。另外各家养老机构的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是有的养老机构入住门槛较高,二是缺乏统一管理标准,三是缺乏对养老机构监督考核机制。

  2、经营场地紧张。当前养老机构面临的困难之一是经营场地不够。被调查的12家养老机构选择经营场地紧张的占50%,排在首位。一些靠近城区的养老机构,老年人入住需求很大,但受场地所限,无法提供更多的养老服务。很多民办养老机构采取的是租赁方式,其中不少是以旧楼改造而成的。受原有建筑的局限,硬件服务设施难以适应和满足老年人行动、住宿的特殊需求,更无力配备必要的医疗设施和场所。也有一些养老机构因为是租赁场所,即使打算重新装修、改善养老设施,也往往担心租赁年限问题不敢或不愿投入过多的资金。

3、用工严重不足。用工短缺同样是养老机构面临的主要困难。存在管理人员素质低、护工招聘难、待遇不高等问题。据调查,受访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平均受教育水平达到高中或中专的有7家,占58.3%;初中水平的有4家,占33.3%;大专及以上1家,占8.3%。一名护理人员平均对应5位老人以下的占16.7%6-10人的占83.3%。与高强度劳动相对应的是劳动报酬水平普遍较低。5家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平均收入在1500-2000元,占41.7%6家从业人员平均收入2001-3000元,占50%11500元以下,占8.3%。由于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工作环境差,服务对象多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劳动强度大,收入低,上岗培训简单,不少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衣物换洗、褥疮护理等基本的护理技能等,缺乏专业系统的职业培训,导致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单一、服务质量较低,造成了许多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不安心本职工作、频繁跳槽改行的状况,影响了整个养老服务队伍的稳定。

  4、老人精神生活关注度有待提高。虽然绝大部分养老机构都设有图书室、健身活动室、棋牌室,但老人们的文化娱乐活动仍比较单一,看电视,打牌是最主要的消遣方式。目前,养老机构提供的服务范围主要还是以照顾老人的身体健康和日常起居为主,在老人的精神慰藉和文化娱乐活动等方面暂时还无法提供太多服务,一般都是来自于社区、志愿者和爱心人士提供的相关帮助。

(四)有关政策建议

当前常州社会养老机构一方面需求极大,但另一方面现有养老机构的入住率又不高,结构性短缺特征明显。因此,我们建议:

1、加强规划。一是制定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要按照统筹考虑、超前规划的原则,在科学分析老年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结合“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好全市养老机构发展总体规划。二是制定养老机构发展布局规划。按照合理布局、统一规划的原则,科学统筹养老服务机构布局,合理配套各类资源,适度提出发展指标,实现养老服务资源优化配置,为未来养老服务事业发展预留空间。三是整合乡镇养老资源。按照盘活存量,发展增量的原则,对现有的乡镇敬老院等养老资源进行挖潜、整合,改变一乡一镇必须建一个敬老院的传统做法,按照老年人口分布情况,对乡镇进行划片区,按片区对养老机构进行统筹规划,实现敬老院向区域性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转型。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养老资源的有效整合,而且可以提升养老机构的档次,吸引更多的乡镇老年居民入住养老机构。

2、完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的文件精神, 结合常州养老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建议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对银行贷款、土地、水电、煤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出台具有操作性的规定,并加大督察力度,确保有关优惠政策能得到落实。

3、加大投入。政府作为养老服务的责任主体,理所当然地要加大投入,促进养老事业的发展。一是要增加经费安排。要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应增加财政对福利事业的投入比例,发挥财政投入对国有福利机构的主渠道作用。二是要保证公办养老机构的合理费用支出。引导面向贫困老年群体提供服务,保障这些老年人的权益,解决不能由市场手段解决的问题,为民办机构发展腾出更多的空间。

4、规范管理。一是建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针对目前各级民政部门缺乏对养老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业管理的机构、人员的现状,强化行业管理和指导的要求,建立具有组织、指导、服务、培训等功能的社会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强化对养老服务机构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二是出台规范性管理文件。针对目前对养老机构缺乏规范管理的状况,加快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加强养老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养老机构服务水平,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保证。三是逐步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提高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待遇,吸引高素质的人到养老机构来工作,是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关键。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