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对全市347家小微工业企业问卷调查显示,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进一步落实,绝大多数常州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平稳,盈利能力有所恢复,资金紧张趋于缓解。但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财税扶持不足等因素的制约依然明显,全市小微工业企业生产回升的基础尚不牢固。
一、生产经营现状及主要特点
1、生产经营逐步平稳。常州347家小微工业企业全年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5亿元,同比增长17.1%,高于前三个季度的5.6%、6.7%和14.1%的增幅,生产步伐呈现逐季稳步加快的态势。从经营状况方面看,89.6%的企业认为四季度综合经营状况正常,较上年同期增加3.7个百分点,其中11.2%的企业认为综合经营状况良好,78.4%的企业认为一般,只有10.4%的企业认为状况不佳。
2、经济效益不断向好。样本企业全年共实现营业利润5077.4万元,同比增长28.8%,增速比上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28.7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实现利润3.5元,同比增加0.3元。企业上缴税金总额6540.0万元,同比增长15.4%,增速比上季度高3.6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5.5个百分点。企业税收增速明显低于利润增速,企业负担有所减轻。
3、设备利用率有所提高。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是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与最大生产能力的比值,是经济景气程度及经济运行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调查显示,2013年小微工业企业的平均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为78.0%,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能力(设备)利用率在80%以上的企业占59.7%,比上年提高6.1个百分点。
4、流动资金基本正常。调查显示,企业在回答“目前企业流动资金情况”问题时,认为“基本正常”和“宽裕”的占81.8%,同比减少1.8个百分点;认为“紧张(缺口20%以内)的占16.4%,同比增加3.9个百分点;还有1.7%的企业认为流动资金“很紧张(缺口20%以上)”,同比减少2.1个百分点。流动资金状况正常的同时,企业间货款拖欠现象略有好转,截止2013年年底,347家小微工业企业的应收帐款3.8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26.0%,同比下降了2.5个百分点。
5、融资状况比较稳定。随着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一系列扶持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常州小微工业企业的融资状况目前比较稳定。调查显示,有271家企业反映依靠自有资金发展无需银行借款,占调查企业总数的78.1%,比上年同期下降2.9个百分点。在有银行借款需求的企业中,73.7%的企业能全部借到或大部分借到,该比例较上年同期上升28个百分点。在融资状况有所改善的同时,融资成本也略有下降,调查样本中,有银行借款的企业向银行借款平均支付的利息和费用折算年利率为7.9%,比上季度小幅下降0.3个百分点。
6、用工需求有所回升。随着经济逐渐回暖向好,企业生产日趋正常,企业招工意愿有所回升。调查显示,四季度,有招工需求的小微工业企业占25.1%,分别比上季度和上年同期上升10.3个和6.4个百分点。这些需招工的企业中,12.6%的企业招到全部所需员工,48.3%的企业招到大部分所需员工,23.0%的企业招到少部分所需员工,16.1%的企业没能招到所需员工。在有招工需求的企业中,生产人员是主要的缺工类型,占比为52.9%;其次为技术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管理人员,占比分别为41.4%、4.6%和1.1%。
7、技术改造效果逐步显现。调查显示,84.1%的小微工业企业有专项资金投入到技术改造,在这些有技改投入的企业中,技改投入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增加”的占22.2%,“变化不大”和“有所下降”的分别占57.1%和4.9%。小微工业企业重视技术改造,技改效果比较明显:40.6%的企业生产设备水平较前两年“大幅提高”或“有所提高”;65.7%的企业产品结构有不同程度的调整,其中55.3%的企业产品质量提高,18.0%的企业产品性能改善,“产品品种增加”、“增加新产品”、“产品成本降低”和“产品市场细分,开拓了新市场”的分别占13.6%、5.7%、3.9%和3.5%。
二、当前小微工业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弱,关停并转比例高。今年以来,常州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关闭、停业或转规模以上企业的比例较高。据了解,常州市小微工业企业主要是以资源消耗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普遍存在着散、小、差等弱点,企业抵抗风险能力较弱,如果遇到行业不景气、搬迁等情况,企业就会被迫停产或关闭。今年以来,样本企业中有125家停产,68家关闭,13家转产或者被合并,17家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
2、市场需求不足显现,短期订单占多数。当前,国内外需求疲软,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感受到了市场的寒意。调查显示,有26.8%的企业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当前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与上季度相比,只有10.4%的小微工业企业订货量“增加”,73.5%的企业“持平”,还有16.1%的企业“减少”。当前企业所接的订单以短期订单为主:一个季度以内的订单占57.3%,半年以内的订单占35.7%,一年以内的订单仅占6.9%。可见在目前外需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常州小微工业企业发展后劲依然受限。
3、两大成本压力突出,制约企业生产发展。347家小微工业企业全年的主营业务成本为12.4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7.5%。企业面临的各项成本上涨压力主要为以下两方面:
一是劳动力成本持续攀升。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最突出问题中,高达42.4%的小微工业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认同率排在首位。截止到2013年年底,被调查企业累计应付职工薪酬为1.8亿元,同比增长15.3%,增速较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人员月均薪酬2589.7元,较上年增加249.8元,比全市最低月工资标准高1109.7元。调查显示,企业普通工人月均工资集中在“2001-2500元”和“2501元-3000元”,分别占31.4%和30.0%,普工月均工资在2000元以下和3000元以上的企业分别占13.5%和25.1%。
二是原材料成本高位运行。原材料成本上升快是当前企业面临最突出问题的认同率达13.5%。2013年常州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累计下降2.4%,虽然原材料价格有所回落,但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累计却下降了3.0%,“进出倒挂”现象再次出现,企业收入的增长还无法完全消化成本带来的压力。
4、扶持政策加大,企业感受尚不明显。近年来,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措施,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但小微企业感到相关扶持政策措施的作用依然有限。在被调查的347家小微工业企业中,有58.5%的企业感受到政府促进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但是感觉“措施明显有效”的仅占4.3%;只有10.4%的企业目前享受到了“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2.0%的企业得到过“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多数企业反映:小微企业很难享受到减税政策,原因是目前针对小微企业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覆盖面不宽,大部分企业达不到减税条件,也有少数达到条件但因减免额度不高、办税手续麻烦等而放弃。总体上看,企业普遍期盼扶持政策能够进一步细化落实,同时扩大受益面。
5、生产预期相对保守,企业信心有所回落。当前小微工业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总体平稳,企业对生产预期相对保守。调查显示,企业认为2014年一季度生产增速将比2013年四季度“加快”和“持平”的占84.5%,认同率比2013年三季度调查时下降了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预计“减缓”的企业占15.5%,认同率比2013年三季度调查时提高4.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三、促进小微工业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小微企业期盼政府出台更多的优惠措施,完善现有的扶持政策,帮助小微企业发展壮大。建议政府一定要做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落实工作。一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多种媒介形成密集的宣传态势,让更多小微企业了解、掌握和用好政策,避免政策制定和政策落地互相脱节。二要抓好政策落实,出台各项扶持政策的实施细则,简化优惠政策各项手续的办理,明确责任单位,切实做好政策兑现工作。三要加强监督考核,将政策分解落实到相关职责部门,制定配套考核办法,定期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进展,加强对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和效果评估。
2、引导和鼓励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目前,常州小微工业企业发展模式仍属于粗放型经营,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没有生产速度就没有效益,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因此,政府部门要积极推动小微工业企业由“低小散”向“高新尖”发展,保障小微工业企业在专业化分工的协作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要立足当地实际,把握科学发展和转变发展方式这个主题,以重点产业为主线,依托地缘、区位和资源优势,培育小微工业企业地方品牌。要加强产业指导和规划,积极推动产品由初级向中高端转变,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高技术产业升级。
3、加强市场开拓引导。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和竞争加剧的情况,帮助企业扩大产品销路。坚持把扩内需作为重点突破,开展小微企业供需对接活动,搭建各类商品交易平台,帮助小微企业拓展新的市场,引导企业走上良性市场竞争;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力度,严格执行《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暂行办法》和扶持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相关政策规定。
4、完善小微企业服务体系。搭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为小微企业打造一个集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实体性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解决常州小微企业的共性需求提供一个提升素质、享受公共服务的专业窗口;推进审批流程再造,进一步减少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能,加快推进小微企业项目建设;鼓励和引导各类行业协会对小微企业充分发挥在政策咨询、信息沟通、引资引智、行业整合、合作交流等方面的作用;大力支持市场化中介服务,将部分信用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工作交给专业化的市场和企业来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