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小微企业用工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2-22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为了解节后常州小微企业用工情况,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在全市抽选了329家小微企业进行抽样调查,并对其中的纺织、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设备制造业中的13家代表性企业深入开展了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情况调研。调查结果表明,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存在用工困难的现象,同时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社保基数逐年上升、技术人员紧缺等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形成了一定压力。

一、小微企业用工基本情况和特点

  1、用工人数整体略有增加,个别劳动密集企业人员锐减。本次调查的329家小微工业企业,吸纳从业人员4143人,户均人数12.6人,比上年同期增加6.3%。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近几年生产持续下滑,用工人数也呈现同步锐减趋势。面对不断上涨的人工成本压力,常州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近几年通过“机器换人”方式,用工人数从100多人减少到50多人,由传统设备生产转为机械化加工中心;溧阳市某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因市场产能过剩大幅减少用工,2016年底用工人数比前两年减少了三分之二。常州市金坛区某纸箱包装厂多次购买设备,努力提高纸箱生产水平自动化,现有固定机械30台,以机械代替人工,降低用工成本。

2、招工计划进度难以完成,一线操作工最为紧缺。被调查企业中,96.4%的样本企业当前或曾经存在用工缺口。深入调研的1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中,9家企业节后有招工计划,占比69.2%;企业招工计划平均完成进度在40%左右,其中只有一家完成了招工计划。 一线生产人员是企业最紧缺工种,计划招聘人数占据全部招聘人数的80%左右,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员各占10%左右。

常州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计划招聘车床操作工20人,品质检验员5人,车床技术人员3人,产品包装员3人,设备维修员2人。2017年一季度招工人数同比增加20人,但是招工进度还未过半,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减慢。常州某服装有限公司计划招聘缝纫工10人,烫工6人,检验员4人,辅助工4人。企业负责人反映去年不用招工,30多个工人主动来应聘,今年节后发布招聘广告都招不到一个人。常州某马具有限公司计划招聘缝纫工10人,辅助工10人,机修工1人。公司处于长期缺工状态,除了招到家住附近的老龄零散用工,正式工人无一人应聘。

 3、不再强调工作经验,放宽招工条件吸引新员工。由于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无法和大企业相提并论,对新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招聘缺乏竞争力。小微企业的用工条件开始放宽,企业不再强调应聘岗位的工作经验,只要能够满足岗位需求就行。对年龄和文化要求均放宽条件,招聘岗位的年龄要求集中在20-45周岁,有的企业放宽到50周岁,三家机械类企业要求技术人员拥有大专或本科文化,操作工拥有高中文化,其他企业要求应聘者为初中或者不限。溧阳市某纺织有限公司表示愿意招无经验的学徒工,找个师傅带着一边学一边做。常州某服装有限公司甚至表示可以扶贫招工,招纳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员,达到双赢。

4、用工成本压力较大,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2016年,329家样本企业的应付职工薪酬总计1.54亿元,同比增长9.6%60.5%的企业认为“用工成本上升快”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调研中了解到,10小时工作制双休的企业的实际到手工资集中在3000-3500,单休企业的工资在3500-4000元。企业还纷纷反映目前的社保基数过高,除了交纳五险还得代缴公积金,缺一不可。高昂的用工成本压力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断缩小,这对于平均利润偏低的小微企业来说压力不小。常州某服饰有限公司表示:作为一家日本独资企业,深感经营成本压力巨大,目前日方已经将大部分的机械设备转移到东南亚地区进行规模生产,常州住美仅作为收尾公司勉强度日。

5、生产扩张不再是招工的主要原因,招工难制约部分企业生产。调研的9家有招工计划的企业中,只有一家是由于增加生产项目和设备,需要招聘更多员工来应对增加的工作量,而其他企业的招聘,或者因为员工频繁的离职引起的临时性岗位空缺,或者因为劳动强度大、地理环境偏僻等长期招聘不到员工。一些传统的纺织业、印刷业等企业长期处于缺工状态,已经影响到企业的正产生产经营。溧阳市某纺织有限公司实际招工进度与招工计划相差甚远,因为大量缺乏工人,生产极不正常。常州某马具有限公司的产品出口欧美国家,质量上乘,拥有稳定的客户源,但是招不到工人,只能勉强维持生产现状,订单经常延迟交货,开发的新产品无法投产,企业负责人直言招工难、用工难成了企业发展的瓶颈。

二、小微企业招工难的原因分析

    1、结构性失业矛盾突出。一方面企业为维系正常的生产经营,缺工现象十分突出,另一方面城镇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劳动力找不到合适就业岗位,呈现结构性失业,部分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年龄偏大,很多人本身无一技之长,要找到合适的岗位很困难。在有招工需求的企业中,32.5%的企业招到少部分所需员工,比上年同期增加7.5个百分点;30.0%的企业没能招到所需员工,比上年同期增加13.3个百分点。

 2、劳动者择业观念发生改变。目前“90后”成为蓝领主力军,年轻人找工作“不将就”,月薪、福利待遇、环境、工作时间、劳动强度等标准都在考量范围之内,呈现出节后“挑工作”的特征。而且“90后”选择普工、技工等工厂蓝领作为就业意向的人数减少,更多的人群去超市、餐饮等服务蓝领行业就业。多家企业负责人认为现在年轻人不愿意吃苦,好高骛远的心态使得他们宁愿不工作也不愿意从事劳动时间长、机械化重复劳动的工作,所以不少企业的招聘员工偏向老龄化。

    3、外来劳动力总量日渐减少。随着市、县、镇、乡各级政府的大力发展经济,不断的招商引资,引进了大量的外资或合资企业办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很多外来务工人员不再倾向于当“候鸟”而转为就地发展,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如果家乡有就业机会,大多数人会选择就近就业。外来劳动力流入务工数量供不应求,这让依赖外来人口的东部沿海城市招聘压力更为显著。常州原来吸引外来劳动力的优势已日渐淡化,甚至不复存在。溧阳市某针织服饰有限公司反映:几年前节后每天都有人来见工面试,多的一天几十人、甚至上百人,现在很多外来员工留在当地工作,只能靠员工来介绍员工,回家介绍亲友或老乡,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4、劳动者素质偏低,劳动力流动性强。很多劳动力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流动性较强,要留住熟练工人很难。一些企业接了订单还在生产过程中,员工流失,新招用工人的效率较低,需要更多的工人来填补岗位缺口,这就造成低效率、多用人的矛盾。常州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反映上周招聘到的8个“90后”,第一天就走了4人。常州市金坛区某纸箱包装厂提及企业用工流动性较大,工资待遇达不到要求或是员工本人有更好的发展便会跳槽离开。常州某无级变速器有限公司介绍今年相比去年,招工压力加大,员工到岗情况比去年下降20%,很多员工回去过年后就没有回来上班。

     三、企业稳定用工的各类措施

     面对招工难的现象,小微企业都在纷纷考虑如何才能招得进人和留得住人,真正做到以环境留人,以待遇留人,以感情留人。

    1、提高岗位薪酬。调研结果显示,9家企业中有7家企业的招聘岗位工资待遇相比去年提高5%-10%,由此可见,很多小微企业都在积极提高薪酬,招揽各地英才。某包装装潢有限公司星期天员工加班,每人在计件工资结算的基础上增加100元一天。

2、完善薪酬体系。小微企业基本以计件制为基础计算工资,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工资构成主要包括基本工资、工龄工资、技能工资、绩效工资、全勤奖和“五险一金”。常州某服装有限公司采用带底薪计件,给予员工年底双薪,提高工龄工资标准挽留员工。常州某数字印刷有限公司按照工龄,每年按一定比例上调员工的基本工资。多家企业提及增加了年终考核奖的幅度,对于超额完成任务给予奖励,让员工能真切的体会到自己的付出有合理的回报。

3、改善福利待遇。好的合理的员工福利可以起到激励员工的积极性,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吸引员工,帮助企业保持员工。常州某马具有限公司给外地员工报销来回车费,提供住宿(带空调),因为地处郊区,上下班接送员工到附近交通点,满足员工的正常出行需求。常州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常州某数字印刷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表示会会定期组织员工免费体验、外出旅游、公司聚餐等等。

四、调查企业对政府的期盼                      

 1、加大政策扶持及落实力度。全面落实更加积极的扶持政策,倾听企业心声,提高对企业用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多的帮助,让外来务工人员安心工作;在“五险一金”方面能够给予企业适当的补助,减轻企业负担。溧阳市某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反映因政策“棚架”,政企对接不到位,政策宣传不到位,企业能享受到的优惠很是有限,呼吁政府能全面细化政策,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

2、做好招工就业服务工作。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和人力资源情况调查,搭建统一信息平台,及时更新发布市场供求信息,常州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反映交纳了会费的武进人才网站关闭了,希望能尽快协调恢复;多举办招聘会和推介会,加强企业用工指导和管理服务,调研中发现常州某马具有限公司、常州某服装有限公司对近期当地的人才市场大型招聘会和广场招聘毫不知情,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官方媒体加强宣传工作,广而告之,引导企业用工与就业需求双方有效对接。

3、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完善培训基地建设,积极引导定点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培训和在岗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建立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培训制度,加快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型、复合技能型人才。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