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中小学生家长择校认知度调查报告
发布日期: 2017-07-31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近年来,“择校热”高烧不退,常州知名中小学校更是受人追崇门庭若市,出现报名难的现象。为了解常州中小学生家长对“在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的相关看法,近期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随机对120位学生家长开展了电话调查,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电话调查的方式,共调查了120位学生家长,其中,男性52人,占43.3%,女性68人,占56.7%。从年龄分布看,2535岁为8人,占6.7%3545岁及45岁以上均为56人,均占46.7%。从学历分布看,大专以下为70人,占58.3%,大专为25人,占20.8%,本科为21人,占17.5%,研究生及以上为4人,占3.3%

二、择校特点

(一)“就近入学,让家长择校更趋理性”。近两年来,尽管择校的家长依然存在,但综合考虑人力、财力、距离等因素,对择校趋于慎重务实的家长日益增多也是事实。

1、择校不占主流。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取得一定成绩,家门口的优质教育资源日益增多,不少家庭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择校不占主流。调查数据显示,在随机受访的120名学生家长中,在义务教育阶段,为孩子择过校的占37.5%,未择过校的占62.5%,超六成以上家长选择让孩子就近入学。

2、择校更趋理性。家长和学生对学校的选择和考量不再“唯名校是从”,而是更趋务实和理性,性价比高的家门口学校越来越吸引更多家长做出理性选择。在被问到,“您认为严格实行就近入学,禁止择校公平吗”?52.5%的受访者认为是公平的,认为不公平的占26.7%20.8%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二)“家长有替孩子选择优质学校的权利”。

1、选择择校冲动较强。尽管超五成家长认为“禁止择校、就近入学”是公平的,但当问及“如果有可能,您会为您的子女择校吗”, 70%的受访家长表示“会”,回答“不会”的占12.5%,“不一定”的占17.5%

“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于中小学择校的态度”,调查资料显示,完全支持的占38.3%,较为支持的占25.8%,完全不支持的占15.8%20%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超六成家长认同中小学择校。但无论如何,家长择校让孩子在满意的学校里接受更好的教育,也充分说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学上,还要上好学”,这是现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主要诉求和期待。

2、希望通过考试公平择校。对于“在义务教育阶段,赞同怎样的择校方式”上,选择缴纳一定择校费的占13.3%,愿意通过购买学区房的占5%77.5%的受访者希望通过考试、面试的形式竞争入学,选择“其他”的占4.2%。在“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分择校”等渠道被严防堵死的情况下,家长的“就近入学”观似乎多少也透着些许无奈。

(三)“金字塔教育是家长难舍的起跑线情结”。很多家长深知社会是一个竞技场,“不可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好学校就意味着高起点”,成为很多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原因,也使得“择校热”问题“久治不愈”。

1、择校热情是为了成绩。当问及“择校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成绩吗”?60.8%的家长认为“能”,认为“不一定”的占38.3%,认为“不能”的仅占0.8%

2、师资是择校助推器。从择校的出发点来看,考虑学校师资水平的占70.8%,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学校管理分别占14.2%13.3%,考虑学校硬件设施的占1.7%。择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择师。名师过多的集中于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不能满足需求,所以家长对名校的趋之如骛也就在所难免。

三、几点建议

(一)“划片入学,不能只是扬汤止沸”。近年来教育部门采取“多校划片”的方式,把优质资源作为分母,各片区作为分子,按照一定的规则均衡地分到各地,即一个学校或多个学校对应一个学区。这种办法虽然一定程度限制了择校,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公平就能如期而至,显而易见,学区的“好坏”又被区分开来,“择校热”未息,“逐校而居”又开始兴起。不严肃就近入学,特权就有“施展”的机会,造成不公平,而严格就近入学,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不公。无论是就近入学还是划片入学,都是缓解“择校热”的权宜之计,而如何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确定划片区域和范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均等的优质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才是根本。

(二)“教育资源均衡化,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均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也是全社会家长的渴望。调查资料显示,对于“认为出现择校现象的原因”上,58.33%的受访者认为是“社会发展不平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认为是“大家的从众心理”及“相关制度不完善”的分别占20.83%10.83%4.17%的受访者认为是“社会舆论帮重点学校造势,使得择校日趋成风”。事实上,关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缩小校际差距”的举措,已被多次反复提及。集团化办学,拆掉校际间“围墙”、促进师资流动、缩小校际间差距等等教育均衡化路子都已开始尝试和推进,但实现教育均衡需要多久?谁都无法预计。教育能否均衡除了要看政府和管理者的决心和力度、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淡化名校情结、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以及良好的舆论引导同样重要。

(三)“以精准灌溉确保教育公平”。“名校办分校”、“强校带弱校”的办学模式如果只是简单的派人,不仅容易造成自身经历的分散,还会拉低自己的水平,这就需要建立长效的机制、有针对性的拓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让不同片区的教育质量趋于整齐,不能为了“均衡”而盲目调整学校布局。义务教育的宗旨是为了让所有孩子都能平等的接受教育,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发展特色办学,让学校之间走出差异化的路子,树立学校的核心发展理念,推出“学校名片”,丰富教育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因材施教、因人而异,以“精准灌溉”的方式让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校,也不失为教育均衡的一条“破冰之路”。

 
[打印] [关闭]
 
苏ICP备05003616号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