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常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 2018-06-22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让意识成为习惯      让习惯改变生活

——常州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意识调研报告

20173月底,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共同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署推动生活垃圾分类,为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制定了路线图。《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方案发布一年有余,垃圾分类制度在各地加速试点和推行,垃圾分类是否唤醒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并变成行为习惯?对此,常州调查队针对常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现况及市民垃圾分类意识开展专题调研。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通过微信调查方式,共随机调查访问了120位常州居民。其中男性为44人,占36.67%,女性76人,占63.33%。从年龄分布来看,18—40岁有85人,占70.83%40-60岁有33人,占27.5%18岁以下及60岁以上均为1人,均占0.83%

二、硬件逐步达标,分类意识在提升

1.硬件设施日趋完善。随着垃圾分类制度的推行,目前,常州市分类垃圾桶已随处可见,在各大商场、超市、小区、学校等尤其人流量大的地方,分类垃圾桶的数量更为密集。调查资料显示,自去年以来,市各级部门已累计投入5289.63万元,着力完善城乡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系统,市本级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为30.50%,超额完成省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的指标要求。

2.分类意识有所提升。伴随国民素质的日益提升,居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度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调查数据显示,98.33%的受访者“知道”要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回答“不知道”的仅占1.67%。当被问到,“是否会对家中的垃圾进行分类打包处理”时,65%的受访者表示“会”,表示“不会”的占35%

三、分类知识欠缺,分类效果不理想

1.分类方式过于简单。尽管有部分居民会将垃圾进行分类打包处理,但当被问到,“如果您家中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那么具体如何分类”?超半数以上受访者表示,主要根据家中不同房间设置不同垃圾桶,基本按照厨房是厨废垃圾,卫生间为厕纸垃圾、客厅卧室则一般是纸屑、杂物等进行分类,分类方式过于简单。部分受访者表示平时见到的垃圾箱大多按照可回收和不可回收进行分类,有害垃圾及干湿垃圾的分类设置则较为少见,最后厨废垃圾与其他垃圾并没有完全分开,还是统一扔在一个大垃圾箱,多数垃圾桶里扔的都是混合垃圾。同时,调查数据还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居住地附近有设置分类垃圾箱,30%的受访者表示居住地附近没有。

2.分类困惑普遍存在。当被问到“走在街上,看到分类投放的垃圾桶,是否会将垃圾按类别投放”时,回答“是”的占69.1%26.6%的受访者表示“有时会”,表示“不会”的占3.5%0.8%的受访者表示“没有看到分类投放的垃圾桶”。同时,调查数据显示,78.33%的受访者在进行垃圾投放时,仍有不知垃圾属于哪个类别的困惑。垃圾桶上仅有一个可回收的标识,很难引导居民分清垃圾可回收的具体种类,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不知道生活垃圾该如何分类,基本上只是凭生活经验来区分,认识比较模糊,很多只是按照习惯将垃圾装在袋子里,然后投进就近的垃圾桶。

3.回收处理了解过少。多数居民尽管知道垃圾应该分类投放,但对垃圾分类的回收处理认知仅仅局限于有利于环保,多数居民对垃圾分类只停留在初步知晓阶段,对于后期的处理环节知之甚少,很多居民认为环境污染与自己如何处理生活垃圾无关,居民对自己制造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必要性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也是导致分类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调查数据显示,对垃圾的处理及回收利用表示“非常了解”的占18.33%,“几乎不了解”的占15%,“了解一般”的占66.67%

四、政府民众齐参与,打通前端后端“最后一公里”

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仅需要政府层面的全力以赴,更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1.扩大全民参与度。不少居民对于琐碎的垃圾分类标准和说教式的宣传表示无感,有些宣传材料仅仅宣传垃圾分类,缺乏激励居民进行垃圾分类投放的动力。可以将垃圾分类纳入学校的相关教程,让学生从小学起,同时增大社会的宣传力度和宣传渠道,通过知识竞赛、志愿服务、公益演出、调查访谈等形式,寓教于乐开展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推广,提高居民参与垃圾分类的愿望和热情。

2.提高知识普及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平台建立垃圾分类处理宣传教育基地,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标识,针对不同群体研究不同普及方法,侧重对分类方法和操作的指导,通过开展现场指导、入户指导、集中培训等形式,让居民亲身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更清楚垃圾分类的标准,也可借助环保手袋、日历、雨伞等居民常使用的轻便载体进行普及,将垃圾分类知识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渗透到居民日常生活中,逐步提高居民对生活垃圾进行正确分类的意识和能力。

3.强化政策约束力。逐步完善细化垃圾分类的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可操作性,以立法的形式促进垃圾的分类,并建立管理模式和责任机制,明确单位和居民的垃圾减量和分类责任,规范运作模式,通过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细化各项标准,使垃圾在分类、收集、处理、回收的各个环节有章可循。用法律制度来约束行为,真正将源头分类投放责任落到实处,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长效机制。

4.完善终端处理体。垃圾分类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分类后续的收运、回收、处理等环节直接影响到居民分类的积极性以及垃圾分类最终能否顺利实施,这就要求建立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并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及配套政策,统筹设施资源,运用信息化手段对源头到末端进行全程管控和动态跟踪,形成信息化、可持续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以实现资源的再利用。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