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住户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常州市城乡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8668.6元,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2262.6元,增长6.3%;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0492.2元,增长7.2%。
一、居民生活消费特点
(一)城乡消费增速稳中有降
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生活消费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7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0.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速低于收入增速1.6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二)享受型消费需求旺盛
1.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增长居首。教育和旅游热点不断提升。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4443.1元,增长10.9%,增速较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增速位居八大类消费首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5158.2元,增长11.9%,较去年同期提高4.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2532.8元,增长10.8%,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2.居住消费支出增长活跃。2019年常州房地产市场供销两旺,量价齐升,投资增长持续高位,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带来居民住房装修等支出的不断提高。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居住支出5935.4元,增长9.6%,较去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居住支出6765.0元,增长10.1%,较去年同期提高4.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居住支出4265.1元,增长9.2%,较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3.交通通信消费支出增长平稳。2019年,常州市限额以上汽车类商品实现零售额315亿元,较上年增长2.3%,占限额以上零售额比重29.7%。调查数据显示,常州市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166.3元,增长8.2%,增速较去年上涨0.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4934.4元,增长7.9%,增速较去年上涨0.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支出2526.4元,增长10.0%,增速较去年上涨1.7个百分点。
(三)刚性消费增速全面下降
1.食品烟酒消费增速放缓。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7687.5元,增长5.0%,较去年同期下降1.0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8372.8元,增长3.1%,较上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6067.0元,增长6.7%。
2.医疗保健和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增速下降最为明显。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019.3元,增长3.3%,较去年同期下降4.3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2146.2元,增长1.2%,较去年同期下降6.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支出1706.2元,增长3.3%,较去年同期下降4.2个百分点。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608.6元,增长2.1%,较去年同期下降4.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772.1元,增长2.2%,较去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1197.2元,增长2.1%,较去年同期下降4.8个百分点。
3.衣着、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速低迷。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073.2元,增长2.6%,较去年同期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衣着支出2339.1元,增长1.8%,较去年同期下降4.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衣着支出1484.1元,增长4.7%,较去年同期下降2.5个百分点。衣着支出增幅的不断下滑主要是受到近些年网络购物的影响,各类电商均将服装作为主要商品进行出售,激烈的竞争导致价格不断下降,农村居民目前影响相对较小,随着物流业的逐步完善,未来必将同城镇居民一样享受高质量低价格的服装,未来的衣着消费增幅会更加趋缓。2019年常州市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735.2元,增长2.3%,较去年同期下降1.4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754.7元,增长3.2%,较去年同期下降2.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713.3元,增长1.8,较去年同期下降0.9个百分点。
二、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因素
(一)价格预期因素。物价上涨制约了居民消费档次的提升和消费领域的扩张。物价的上涨,使低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不强,高收入群体消费意愿不够。物价上涨也使不少中低收入家庭改变消费方式,被迫降低了消费档次,表现在食品、衣着、日用品等商品和服务的消费上选择更加便宜的替代商品和服务,以节省家庭生活开支。
(二)高储蓄意愿影响消费。受到投资理财渠道窄、生活成本提高以及购房、医疗、子女教育费用居高不下等因素的影响,城乡居民储蓄意愿仍比较强烈。统计资料显示,2019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176.9亿元,增长10.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增长12.3%,高储蓄对即期消费和消费热点的培育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提升居民消费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优化城乡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在稳步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的同时,要注重寻找新的收入增长点,保持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关注城乡低收入群体,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机制,着力解决好贫困人群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帮助他们增强自身“造血”机能,实现自我发展。加强对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引导,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在消费群体中的比重。
(二)保持物价稳定,抑制物价过快上涨。过快的物价上涨一方面会引起通货膨胀,另一方面会导致人为的消费恐慌。因为必须做好价格稳控工作。一是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和分析,及时、准备把握市场价格最新动态和走势,适时采取措施,确保市场价格稳定。二是加强宏观调控力度,确保居民生活必需的衣、食、住、行、医等方面价格相对稳定,保障人们的生活水平不因物价的上涨而降低。
(三)完善政策措施,提升消费信心。一是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解决好老有所依、病有所医问题,提高极其消费信心;二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充分挖掘旅游、教育培训、体育健身等领域扩大就业的潜力,缓解就业压力;三是积极发展信贷消费,完善社会信用体系,解决购车、房屋装修等大宗消费资金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