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常州市困难群体受疫情影响情况,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在全市针对50户困难居民家庭(城镇和农村居民各25户,其中低保户27户)开展相关调研,调查结果显示,转移净收入兜底效益明显,困难群体期盼更多惠民措施出台。
一、困难群体主要情况分析
(一)转移净收入支撑困难群体家庭渡过难关。调研资料显示,64%的被访者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是低保和其他补贴以及离退休金或养老金,同时所有离退休人员户和低保户都表示疫情发生后,今年上半年的收入与往年基本持平或略有提升,政策兜底对保障困难群体在疫情冲击下的生活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困难群体对疫情期间政府帮扶工作满意度高。94%的被访者表示对疫情期间政府及相关部门帮扶工作表示满意。在问及帮扶的主要方式时,主要集中在发放生活必需品(44%)和防疫物资(18%)。
(三)困难群体对未来收入增长有信心。在问及对未来家庭收入预期时,76%的被访者表示目前收入稳定,未来收入不确定上升或者目前收入下降但有望恢复正常水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
(一)身体健康和年龄偏大是困难群体就业的最大障碍。调研资料显示,78%的被访者表示,面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身体健康(如残疾、生病等)、年龄偏大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8%的被访者表示自己不会技术,工作收入不高,希望有培训;6%的被访者表示附近就业机会少,工作比较难找。钟楼区邹区镇桥东村周胜华户,由于年龄偏大(55周岁),只能在熟人厂里打零工,受疫情影响,工作收入从去年的2000元每月下降至今年的1000元,同时还面临着随时可能因工厂效益不好而被辞退的危险。
(二)医疗是困难群体最大的压力。在问及“家庭最困难的是哪方面时”,70%的被访者选择“生病”这一选项;其次就是养老,占比达16%;其余分别是子女上学(8%)、住房(4%)和就业(2%)。溧阳市溧城镇八字桥村金信娣户,儿子得了慢性肾炎,一年需要1万多的中药费,全部自费,没有报销,当地政府每个月补贴900元,但远远无法补贴其医疗费用。受疫情影响,该户家庭收入减少,医疗费用占全家收入的比重从原先的28.7%提升至43.8%,几乎达到一半,由于收入减少,其子开始选择通过减少药物的购买量,更多的控制饮食来缓解病情的进一步恶化。
(三)疫情对非政策兜底的困难群体的冲击较大。调研资料显示,所有转移性收入不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调查户在疫情发生后上半年家庭收入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18%的被访者表示降幅超20%,个别从事非农经营的户超50%。在被访者中,有22%的困难群体家庭主要收入依靠打零工获得。16%的被访者表示,疫情期间家庭收入中工资收入下降最为明显;14%的被访者表示疫情期间,家庭收入出租房屋收入、利息、红利等减少造成财产性收入下降最为明显。
三、几点建议
(一)强化民生政策扶持,稳定市场物价水平。在问及“希望您家庭未来获得的主要扶持措施”(多选)时,60%人次的被访者选择“降低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支出压力”和“发放社会补助,提高收入水平”;54%人次的被访者选择“保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兜底对困难家庭的扶持效应显而易见,要进一步发挥民生政策的普惠性,适当提高医疗报销比例、养老金标准和生活补贴标准,对困难群体进行政策上的倾斜,尽量减少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情况的发生;为困难群体购买防贫险,加大刚性医疗费用支出的报销力度,对因病、因残、因灾返贫的困难户进行补贴。
(二)提供多渠道增收途径,多方位提升收入水平。调查结果显示,虽然所有的农村居民将承包地进行流转,但72%的被访者的承包地面积在2亩以下,即使流转价格达到千元每亩,也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建议有条件的村委可以通过将贫困户的土地纳入集体经营范围,通过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同时各地区要提供更多的公益性岗位,用以招聘困难家庭人员,增加工资性收入。
(三)加强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特殊困难群体。及时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特困供养等兜底保障范围,重点关注贫困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特殊困难对象。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服务机构应提高集中供养服务质量,尽最大努力收住有集中供养意愿的特困人员。加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照料服务,督促照料服务人员认真履行委托照料服务协议,全面落实各项照料服务。可通过发挥相关部门救助制度合力和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社会工作、志愿者服务力量参与等方式,妥善解决特殊困难对象个案性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