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坚决贯彻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切实抓好粮食稳产保供工作,出台落实各项惠农支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实现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三项齐增,粮食产量创2019年以来五年内新高。但种粮收益被成本蚕食、耕地质量有待提升、烘干晾晒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制约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
一、2023年粮食生产总体情况
(一)粮食播种面积持续恢复性增长。近年来,常州按照“宜粮则粮、应种尽种”的原则,持续调优种植布局结构,全力种足粮食面积,粮食面积连续恢复性增长。202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44.88万亩,同比增加1.1万亩,增幅0.77%。其中夏粮面积51.13万亩,同比增加0.65万亩,增幅1.29%;秋粮面积93.75万亩,同比增加0.45万亩,增幅0.48%。
图1 2019-2023年常州粮食播种面积走势图
(二)单产实现夏秋粮“双增”。2023年气象条件适宜,高质高效技术推广有力,夏粮、秋粮单产迎来“双增”。全年粮食亩产486.52公斤,同比增加1.81公斤,增幅0.37%。其中夏粮亩产324.45公斤,同比增加2.99公斤,为2019年夏粮单产最高水平;秋粮亩产574.9公斤,同比增加1.88公斤。
图2 2019-2023年常州粮食单产走势图
(三)粮食总产创五年来新高。在面积和单产的双重拉动下,2023年粮食总产增幅明显,创五年来新高。全年粮食总产70.49万吨,同比增加0.80万吨,增幅1.15%。夏粮总产16.59万吨,同比增加0.36万吨,增幅2.23%;秋粮总产53.90万吨,同比增加0.43万吨,增幅0.81%。
图3 2019-2023年常州粮食总产走势图
二、粮食生产呈现三方面特点
(一)“非粮化”整治效果明显,粮食播种面积持续增长。近年来,常州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台各项政策,一方面严格规范永久基本农田上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另一方面引导经济作物种植户改种粮食作物,同时开展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情况督导、撂荒耕地情况调查摸底等专项行动,粮食播种面积增长明显。新北区出台农田生态补偿管理办法,建立补偿机制,引导村集体在草坪、苗木等经济作物种植户退出种植,改种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通过草坪改田、苗木改田等措施,该区每年耕地面积增长在5000亩以上。
(二)气象条件适宜,粮食单产增长明显,稻谷品质略有下降。2023年夏粮、秋粮生育期气象条件总体适宜,温光水气象条件较好,灾害性天气发生较少,有利于小麦、水稻等粮食作物生长,夏粮、秋粮单产增长明显。但8月下旬降水偏多,阴雨天气和偏低的气温,影响水稻结实。金坛区直溪镇陈姓种植户反映,受天气影响,今年他种植的镇糯29部分地块出现穗颈瘟,稻谷空壳较去年增多,稻谷品质有所下降。
(三)粳稻价格两极分化,优质优价品牌化效应明显。近年来常州地区大力推广优良食味水稻品种,南粳46、南粳5055、武育粳39号等优良食味品种种植面积占水稻种植面积四分之三以上,与普通品种粳稻相比,优质粳稻品牌化效应明显。2023年普通粳稻价格在每公斤2.7-2.8元,与优质粳稻价格差距较大。溧阳市岁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反映,该公司在当地以订单农业模式带动周边农户种植南粳46等优良食味品种,以每公斤3.3元价格收购,南粳46与普通粳稻产量相差不大,同等种植条件下,订单种植农户亩均收益高325元。
三、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一)粮食价格低迷、成本高位蚕食种粮收益。受国内粮食需求总体偏弱、供应充足影响,2023年小麦、水稻价格持续低迷,小麦价格每公斤3-3.2元的高位回落至2.5元(中等质量小麦),粳稻价格每公斤2.9元(中等质量粳稻谷),与去年基本持平。从全年来看,化肥、农药价格较去年高点回落,土地租金、人工等支出较去年有所增长,尽管今年水稻丰收,但上涨的成本仍在不断挤压收益空间。溧阳市竹箦镇于姓种植户反映,他今年种植的312亩籼稻,亩产较去年增加30公斤,但今年续签的地块租金从每亩680元涨至800元,再加上人工成本增加,持续上涨的成本、不及预期的稻谷价格,将丰收增产带来的利润基本抵消。
(二)耕地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一方面随着稳粮保供任务压力越来越大,常州休耕轮作面积从2020年27.4万亩减少至2023年9.38万亩。土地高负荷运转下,耕地质量提升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各县区将土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推动复垦地块种植粮食。但在建设中个别地区存在重硬件轻软件现象,对路、桥、渠、井等硬件建设较重视,而未能明显有效提升耕地地力和质量,尤其是复垦地块,耕地质量有待提升。对140户种植户开展的专项调研结果显示,受访种植户80.2%水稻前茬为小麦,仅19.8%种植油菜、经济作物或其他。金坛区井庄村王姓种植户反映,2018年他种植地块采取深耕晒垡的方式休耕了25亩,休耕地块在下一季水稻种植中,在亩均少施10公斤化肥的情况下,亩产与未休耕地块相等。轮作休耕能明显提升土地肥力,提升土壤质量。近几年休耕、轮作补贴降低,该农户对参与休耕轮作积极性不高。
(三)粮食晾晒、存储等设施不足,制约粮食生产。对61户种植户开展的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显示,21.3%种植户反映粮食晾晒、烘干、仓储、加工能力不足。武进区东柳塘村吴姓种植户反映今年秋收中粮食烘干设备、晾晒场地不足导致未能及时烘干稻谷而影响售价。该农户秋粮耕种面积为57亩,因种植地块是鱼塘复垦后的地块,收获的稻谷水分含量较大,集中收割后,村内缺少烘干设备与仓储场所,只能直接售卖“湿粮”,导致粮食收购价格被压价至少每公斤0.1元。
四、三点建议
(一)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通过各项政策措施引导优质耕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开展耕地质量提升与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建设,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稻侧深施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机械施肥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技术,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现有耕地地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升防灾抗灾能力。
(二)完善种粮扶持政策体系,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一是优化种粮补贴政策。全市范围统筹协调财政资金,适当向产粮大县倾斜,努力缩小各地财政差异造成的补贴差距。加大对规模化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将粮食补贴发放到真正的种粮者手中。二是加快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粮食作物保险体系,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三是完善价格调节机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建立动态调节机制。
(三)粮食生产节本增效,提升农民种粮收益。一要做好农资保供稳价工作,防止农资价格急剧上涨。推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降低种植成本。二要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大力推广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提高粮食产量水平,提升粮田产出水平和综合效益。三要推动粮食品牌建设。加快优质稻米品牌建设,提升粮食生产附加值,增加产业自身造血能力,提升粮食产业整体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