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常州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富民增收工作的决策部署,凝心聚力推动“万亿之城再出发”,为一季度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奠定了基础,但持续增收仍存制约因素,亟待关注。
一、常州居民收入增长态势平稳
(一)居民收入实现平稳增长。一季度,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05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87元,同比增长4.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3元,同比增长5.8%。
(二)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一季度常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269.2亿元,同比增长5.0%,常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本与其保持同步增长态势。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今年以来,常州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兴产业、稳产量、促共富、抓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由去年同期的1.515:1缩小至1.495:1,下降了0.02个百分点。
二、四大类收入量质齐增
(一)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一季度,常州市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开展“创响江苏”春风行动和“千企万岗”百日服务活动,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援助困难群体就业0.26万人,扶持创业402人。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450元,增长6.6%,在四项收入中增速最快,是居民增收的第一动力,增收贡献率达81.7%,拉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4101元,同比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447元,同比增长7.0%。
表1 2024年一季度常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二)市场主体新增文旅回暖,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常州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185元,较上年增长2.7%,对增收贡献率为8.8%,拉动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4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176元,同比增长4.1%;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205元,同比增长0.3%。今年以来常州市大力营造创业良好环境,截至 2024年2月底,全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81.69万户,其中,实有私营企业25.79万户,实有个体工商户55.90万户,比上年分别增长5.89%、2.87%;另外春节假日经济效应凸显,文旅市场发展火爆。1-2月,全市12家重点监测景区共接待游客1049.39万人次,实现直接营收11.9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27%、28.13%。38家重点监测的旅游饭店累计总营收3.19亿元,同比增长21.29%,有效助力常州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稳步增长。
(三)市场环境调整转型影响较大,财产净收入增速放缓。一季度,常州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1615元,较上年增长1.4%,对增收贡献率为2.4%,拉动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013元,同比增长0.9%;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651元,同比增长6.8%。目前常州市农村地区持续做好耕地流转工作,围绕放活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入股、抵押,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在600-1200元/亩区间不等,个别土地等级高地块可高达2000元/亩左右。但受房地产市场调整转型影响,常州二手房价格下降,房屋虚拟租金收入下降,房屋租金、投资理财收益受到冲击,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长最缓。
(四)民生政策及时落实保障有力,转移净收入增速最快。一季度,常州持续抓好民生保障建设,逐步提高城乡居民保险待遇,聚焦重点群体出台老年人助餐补贴、困难群体“两节”补助等政策,兜牢兜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截至2月底,全市发放低保金1915.34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387户11406人;保障特困供养对象4865人,支出特困供养经费1209.78万元;临时救助1308户次3017人次,支出救助金228.93万元。一季度,常州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155元,较上年增长2.2%,对增收贡献率为7.1%,拉动居民人均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297元,同比增长0.2%;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2810元,同比增长9.0%。
三、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
(一)缺乏刚性规定影响工资性收入持续增收。一季度常州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增幅仍未回到疫情前水平,增幅比2019年一季度低1.7个百分点。目前工资宏观调控政策唯一的刚性规定就是最低工资标准,对提高工资性收入影响有限。其余促增收举措的实施,不仅受市场因素影响,而且取决于企业的性质和雇主是否落实。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凸显。2024届在常高校毕业生43419人,与2023年相比,下降1.2个百分点。对94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2024年全年招聘计划总数103229人,其中计划招录大专及以上应届高校毕业生8667人,占比8.4%。市场主体吸纳高校毕业生的承载力不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依旧较大。
(三)财产净收入持续增长后劲不足。2024年一季度常州市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增量为23元,对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仅为2.4%。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不振,对财产净收入的冲击较大,加上近年疫情影响居民消费观念改变,“及时行乐”的消费观念导致居民理财投入减少,居民存款避险倾向仍处高位。
(四)食品价格回落有碍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增长。春节小长假,生猪购销停滞,而节后养殖端出栏节奏缓慢,主流规模猪企出栏计划完成较差,供应压力进一步后延,而需求端节后消费整体惨淡,市场供强需弱凸显。3月份常州鲜活食品价格整体回落,猪肉价格全线回落,环比下跌9.2%,鲜菜价格普遍回落,环比下跌7.7%,水产品价格整体下跌,环比下跌3.7%。
四、相关建议
(一)分类施策促进行业群体的就业增收。打造规范化“零工市场”,搭好灵活就业人员就业平台,通过降低准入门槛、保障公平竞争、提供优质服务、包容审慎监管等方式,鼓励劳动者多元化就业。利用好“龙城青年大学生创业”品牌影响力,健全创业教育、培训、服务工作机制,助推大学生创业工作提档升级,努力构建大学生创业、大众创业等各类人才创业的支撑体系,以创业带动就业。
(二)加强种养风险防控,促进农民经营增收。一是增强农村种植经营户的自然风险防控意识,相关部门建立和完善相应风险预警机制和管控措施。二是加大惠农补贴力度,提高和优化政策性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强有力的风险保障。三是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稳定“菜篮子”生产和提高粮食产能,研究稳定生猪生产的准备金制度,降低经营风险。
(三)拓宽财产性收入增收渠道。鼓励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等丰富和创新金融产品,拓展金融产品投资,特别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安全的投资渠道。探索增加技术、管理和知识要素收入,完善高学历人才服务机制,培育技能领军人才,鼓励相关企业用好股权、期权等激励方式,健全科技成果转化的收益分配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