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三农”最新理论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际成效,兴产业、优环境、抓改革、促共富,农业农村发展态势持续向好,有效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113元,同比增长5.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522元,同比增长16.8%。
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495:1,比上年同期(1.515:1)缩小0.02。
(一)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8447元,同比增长7.0%,占可支配收入比重55.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9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65.9%。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常州市从2024年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每月2280元调整为每月2490元,增幅为9.21%;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每小时22元,调整为每小时24元,增幅为9.09%。二是全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继续开展“不欠薪”辖市区创建工作,强化企业诚信等级评价机制,全力压降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全面优化拓宽劳动者欠薪维权表达渠道。
(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3205元,同比增长0.3%,占可支配收入比重21.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乡村旅游市场发展良好。1-2月,全市45家乡村旅游重点村接待游客同比增长近一倍,实现营收同比增长123.9%。二是农民种粮成本下降。一季度常州农资供应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价格较去年同期均有较大程度下降,其中尿素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降幅达19.0%;除草剂30%草甘膦批发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每吨降幅达30.7%。
(三)财产净收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651元,同比增长6.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4.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9%。常州持续做好耕地流转工作,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在每亩600-1200元区间,个别土地等级高地块可达每亩2000元,促进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的增长。
(四)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快。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2810元,同比增长9.0%,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8.6%,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7.9%。转移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兜牢兜实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截至2月底,全市发放低保金1915.34万元,保障城乡低保对象8387户计11406人;保障特困供养对象4865人,支出特困供养经费1209.78万元;临时救助1308户计3017人,支出救助金228.93万元。二是有效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保障作用。截至2月底,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3118.6万元,为5.3万户农户提供8亿元的风险保障,农户承担保费184.8万元,综合负担率仅5.9%。
二、农村居民消费势头向好
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9522元,同比增长16.8%,增速比上年提高8.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
(一)农村居民消费增速快于城镇,消费环境提档升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常州以创建美丽乡村放心消费等重点工作为抓手,扎实推动消费环境提档升级,农村居民消费质量和水平显著提升。一季度,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城镇,同比增幅较城镇高11.9个百分点。
(二)绿色消费潜力释放,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快速增长。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548元,同比增长26.7%。常州深入推动绿色消费领域潜力释放,持续开展家电节能补贴、以旧换新等专项活动。网上年货节期间,常州苏宁易购持续开展13天专场直播,累计线上销售额近200万元,线下销售近1100万元,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三)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上涨明显。一季度,常州农村居民食品烟酒消费支出3296元,同比增长16.6%。受“江南美食之都”IP效应影响,常州加快培育本土餐饮品牌,“舌尖”消费百花齐放。“网上年货节”期间各大酒店的自助餐券、年夜饭、年菜礼盒累计销售约100万元。
三、影响居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就业质量不高。调研资料显示,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就业渠道狭窄,职业技能匮乏,只能从事体力型、低技能的工作,岗位可替代性强,且受年龄、学历等因素限制技能学习意愿不强,影响农村居民就业质量,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支撑不足。
(二)农业经营效益增长面临困难。一是产品价格回落制约农民增收。由于春节期间的持续雨雪天气,物流运输不畅,生猪养殖端出栏节奏缓慢,需求端节后消费整体回落,猪价难有明显支撑。二是经营成本上涨挤压利润空间。近年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持续保持高位,农村土地流转价格也呈现上升趋势,增加了流入方的成本,降低了种粮收益。
四、意见建议
(一)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就业竞争力。推动“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建立职业技能培训、资源信息共享的“资源外网”,摸清群众就业需求和技能培训需求的“需求内网”,切实把可提供可下沉的各类就业服务事项送到群众身边,夯实基层就业服务基础,推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巩固壮大特色产业优势。一是加快推动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等新业态,推动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二是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努力打通当前乡村产业发展面临销售难、融资难、物流难、仓储难等痛点难点,积极推进乡村振兴。
(三)挖掘消费热点,推动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一是谋划开展消费促进活动。结合五一、国庆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聚焦零售百货、餐饮老字号、家居家电、成品油等群众关注的消费领域,发放消费红包。二是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引导居民消费升级,实现节能降碳、减少安全隐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