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调查分析 >> 内容
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收入稳中有升 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发布日期: 2024-07-30  来源:国调队   浏览次数: 【字号:
 

今年以来,常州市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和高质量发展总要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居民收支持续增长。

一、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25元,同比增长5.6%,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为1.77:1,比上年同期(1.79:1)缩小0.0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收窄。

表1 2024年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表1.png

(一)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3249元,同比增长4.9%,占可支配收入比重61.6%,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4.8%。工资性收入的平稳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扩大就业带动增收。常州市持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公共服务专项行动,促进员工返岗就业,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保持全市就业工作平稳运行。二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常州市从2024年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每月2280元调整为每月2490元,增幅为9.2%;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每小时24元,增幅为9.1%。三是全力推进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继续开展“不欠薪”辖市区创建工作,强化企业诚信等级评价机制,全力压降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线索,全面优化拓宽劳动者欠薪维权表达渠道。

(二)经营净收入小幅上升。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4287元,同比增长3.3%,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9.9%,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7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2.0%。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农民种粮成本下降。化肥价格下降,1-4月农户实际购买化肥费用为228元/亩,比去年同期下降25%;尿素2.55元/公斤,复合肥3.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均降20%。二是持续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主渠道作用。截至5月底,江苏农担常州分公司累计担保余额达458543万元,在保余额156513万元;累计担保户数达4698户,在保户数1811户,户均86.42万元。三是有效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基础保障作用。截至5月底,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1178.8万元,为7.4万户农户提供34.9亿元的风险保障,农户承担保费810万元,综合负担率仅为7.25%。

(三)财产净收入持续增长。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731元,同比增长9.4%,占可支配收入比重3.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3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5.6%。财产净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深化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2024年进场交易的承包土地经营权3.25万亩,成交金额8312.6万元。二是推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农村产权制度,选定12个行政村推进分账管理改革,全面实现集体资产资源管理和交易全流程监管,2024年全市农村产权交易成交项目3407个、成交金额4.93亿元。三是持续做好耕地流转工作。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土地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目前土地流转价格在每亩600-1200元区间,个别土地等级高地块可达每亩2000元,促进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的增长。

(四)转移净收入增速领跑。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3258元,同比增长10.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5.1%,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5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27.6%。转移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调整城乡居民保险待遇。从2024年1月起,调整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其中市本级(含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武进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450元调整至490元,金坛区、溧阳市从437元调整至490元。二是兜住兜准兜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截至5月底,全市共有低保对象8336户计11333人,年度累计发放低保金4959.79万元;保障特困供养对象4813人,支出特困供养经费3400.37万元;临时救助1900户次计4459人次,支出救助金413.04万元。三是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截至5月底,常州户籍老年人助餐服务惠及全市养老助餐点438个,为5.72万老年人提供每餐4元的助餐服务。

二、常州居民消费潜力持续释放

(一)农村居民消费平稳增长。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23元,同比增长11.6%,增速快于城镇7.3个百分点。

表2 2024年上半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

表2.png

(二)八大类消费全面增长。八大类消费支出呈全面提升态势,其中食品烟酒、衣着、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务、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同比增长分别为14.1%、20.8%、2.5%、16.1%、12.9%、11.2%、9.0%和17.3%。

(三)政策出台助力消费市场活跃。上半年,常州市相关部门聚焦“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扎实开展促进居民消费相关工作,元旦、春节前依托银联云闪付APP发放两批消费券共200万元,带动消费近650万元;五一前发放首期100万元数字人民币红包,带动直接消费近400万元。

三、影响居民增收消费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居民就业质量不高。一是农村地区的信息传播手段相对有限,农民所获取的就业信息往往只是简单的招工启事,缺乏如工作环境、职业发展前景、福利待遇等关键内容,使得农村居民难以做出全面的判断和正确的选择。二是现有的就业需求与农村居民的技能水平、教育程度和实际需求匹配度低,农村居民难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二)财产净收入占比较低。上半年,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731元,仅占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3.4%。一是投资意识淡薄与理财能力不足,多数农村居民缺乏专业的投资理财培训,部分居民甚至不了解理财概念,主观上限制了增加财产收入的可能性。二是农村金融资源相对匮乏且制度不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对农村的金融支持不足,金融机构较为单一,产品结构简单,农村居民难以通过更多渠道进行投资,不利于财产性收入的增值。

(三)农村居民消费意愿不足。一是重储蓄轻消费,农村居民更愿意将收入存入银行,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或为未来做长远打算,而不是用于即时的消费享受。二是不轻易尝试信贷消费,对信用卡、消费贷款等信贷工具持谨慎态度,担心负债带来的风险和压力。

四、意见建议

(一)加大就业帮扶力度,促进农民多渠道就业。一是加强就业培训与指导。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自身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设立就业指导服务站,为农民提供求职技巧、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指导。二是拓展就业信息渠道。建立专门的农村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发布各类招聘信息、创业项目和政策法规。

(二)丰富财产收入渠道,提升财产净收入占比。一是推动农村金融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如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农产品期货等。二是加强投资理财教育。通过举办培训班、讲座等形式,向农民普及投资理财知识,引导农民合理配置资产,拓宽财产性收入来源。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对特色农业产业,制定针对性的扶持政策,如税收减免、贷款贴息等,降低产业发展成本。二是强化科技支撑与人才培养。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生产技能。三是完善市场体系。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降低流通成本。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民消费观念。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地区在养老、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保障力度。例如,提高农村养老金标准,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等。二是加强消费教育与引导。通过举办消费知识讲座、培训等活动,向农村居民普及消费知识,包括理性消费、消费信贷、新型消费方式等内容。

 
[打印] [关闭]
 
主办单位:国家统计局常州调查队   承办单位:常州市大数据管理中心
办公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文源路2号常州海事局8楼   邮政编码:213022   E-mail: jszdczzw@stats.gov.cn
联系电话:86-051967883086   传 真:0519-67883087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
总访问量:   当日访问量: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