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常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国际化智造名城、长三角中轴枢纽”城市定位,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推动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释放利民增收积极信号。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65元,同比增长4.9%;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9377元,同比增长3.7%。
一、居民收入保持增长
(一)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2024年常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665元,同比增长4.9%,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003元,同比增长4.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71元,同比增长5.6%。
(二)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收窄。2024年,常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常州居民城乡收入比由去年同期1.776:1缩小至1.758:1,城乡居民收入比收窄了0.018。农村居民的稳定增收主要得益于特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体量。一方面,常州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休闲农业营收近2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超75亿元。另一方面壮大集体经济体量。深入推进全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百”行动计划,持续压减集体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村。
表1 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三)四大类收入全面增长
1.工资性收入平稳增长。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41036元,同比增长6.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62.5%,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4.1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83.1%。工资性收入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就业新增形势向好。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绘制全省首张城市“人力资源地图”,试点打造“全量”零工市场,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扶持创业1万人。二是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2024年1月1日起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280元/月调整为2490元/月,增幅为9.2%;非全日制用工小时最低工资标准,由原来的22元/小时调整为24元/小时,增幅为9.1%。
2.经营净收入小幅上涨。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9399元,同比增长1.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4.3%,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2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4.7%。经营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加速一二三产融合。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农业、乡村信息产业等多种业态,全市休闲农业接待人次突破900万人次,营收近20亿元,农村电子商务销售额超75亿元。二是文旅市场升温。今年以来,共举办营业性演出超过1.6万场次,其中大型演出活动23场次,吸引乐迷近70万人次,累计带动周边景点、酒店、交通等综合消费近40亿元。
3.财产净收入缓慢增长。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财产净收入4602元,同比增长0.9%,占可支配收入比重7.0%,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1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4%。一是储蓄存款仍然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人民币信贷收支情况统计,2024年10月末,全市储蓄存款余额9084亿元,同比增长12.9%。二是壮大集体经济体量。深入推进全市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双百”行动计划,前三季度,全市村组两级集体资产总额457.4亿元、同比增长3.3%;总收入25.8亿元,同比增长12%;总支出19.9亿元(村均261.8万元)、同比增长8.7%。
4.转移净收入增速较快。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转移净收入10628元,同比增长3.2%,占可支配收入比重16.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0.5个百分点,对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10.8%。转移净收入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一是调整城乡居民保险待遇。从2024年1月起,继续调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并已执行到位,其中市本级(含新北区、天宁区、钟楼区)和武进区基础养老金标准从每人每月450元调整至490元,金坛区、溧阳市从437元调整至49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实现全市统一。二是7月1日起,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040元;城乡特困基本生活标准分别达每人每月1945元、1352元。三是提升老年人生活保障水平,安排2200万元购买居家上门援助服务经费,支持全面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截至10月底已为15.4万名老年人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
二、居民消费稳定增长
(一)居民消费支出稳定增长。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为3937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420元,同比增长3.7%。分城乡看,其中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42958元,同比增长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559元,同比增长5.8%。今年以来,常州稳定扩大传统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优化提升消费环境。积极发展“首发经济”“银发经济”,拓展即时零售、社区团购、直播电商等新模式,促进消费扩容升级。
(二)恩格尔系数略有下降。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食品烟酒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为27.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1.0%,均较上年有所下降。
(三)八大类消费“六增二降”。2024年食品消费支出10630元,同比增长3.2%;衣着消费支出为2612元,同比增长3.1%;居住消费支出为7510元,同比增长2.8%;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为2305元,同比下降2.9%;交通通信消费支出为5987元,同比增长8.7%;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为6126元,同比增长5.8%;医疗保健消费支出为2761元,同比下降3.3%;其他用品和服务消费支出为1446元,同比增长12.0%。
图1 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
(四)以旧换新释放消费活力。2024年常州全体居民人均交通通信消费5987元,同比增长8.7%。今年以来,汽车报废更新、汽车置换更新、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工作接连落地。截至11月21日,常州全市申请汽车报废更新补贴总金额2.36亿元,申请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总金额2.16亿元,置换电动自行车279辆,置换金额87.59万元,已使用补贴总额11.42万元。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促进收入稳步增长。一是健全“家门口”就业服务。集中帮扶低收入人口、残疾人、特困职工家庭成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登记失业1年以上的长期失业人员等劳动者就业创业。二是开展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机制。深入研究、挖掘新职业标准体系和岗位供需情况,健全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技能人才继续教育制度。
(二)发展多层次养老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一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等养老服务设施。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发展养老服务新业态,提高养老服务质量。
(三)用好用足促消费政策,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一是落实落细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强“部门、协会、企业、平台、展会”多维联动,鼓励中标企业整合上下游资源开展促销活动,在社区、商场、机关单位、高校等人流密集区域举办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促进活动。二是加强地方品牌建设。深入挖掘常州的老字号品牌文化内涵,支持老字号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创新,推出符合现代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
|